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80383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 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一点理解【摘要】课堂教学活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人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仍然存有一定的误区,本文从教学活动的意义、误区、原则形式和实施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动 误区 原则 形式 实施步骤 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为一名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必须能够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心理,新颖别致,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

2、的年龄多在7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一些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之中,他们很难做到长久的坚持一项枯燥的学习活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好的吸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误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事实上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教学活动,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仍然存有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重形式,轻目的。这类课有一个特点,课堂上热闹非常,学生群情激盎,课后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学。我以前听过一个老师的一节课,内容Unit 1 H

3、ello!lessen 2 老师在教完单词之后,教学生“Hello,Sarah do oh do”,老师先让学生一句一句的跟唱,然后跟着音乐的节拍唱,男女唱,分小组唱,学生很开心,也很积极,整节课非常热闹,这个过程持续了大半节课,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掌握如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重个体,轻全体。新课程要求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能够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而不但仅是给好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你会发现,积极举手发言的永远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中等甚至是偏下的学生参与度并不是很高。 3、重操练,轻交际。机械操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果教学活动过于偏重

4、机械操练,翻来覆去用同样的方式来练习,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4、重评价,轻方式。我们都知道,即时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一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同样单一滞后的评价方式,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会影响学习效果,失去对英语的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该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心理,使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完善评价方式,让评价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好的活动,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一、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设计的活动要有目的性。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设计的活动要有目的性。

5、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使用水平的提升。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Menu” 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用画好的食物卡片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juice,vegetabl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利用服务员实行招待,客人点菜的场景,练习句

6、型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水准的发展,这样的设计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枯燥单一的活动形式很显然是不可取的,教学活动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比如: 1、发口令,做动作:教师发指令,学生回应以相对应的动作。做的最好的学生能够代替教师发号指令。学生操练较为熟练时,师生可互换角色,学生发号指令,教师做动作。 2、传话。将全班分为几个大组,教师低声对每

7、组的第一名学生说一个单词或句子,教师说完之后,让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同时传话,看哪一组学生传的又快又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准,可加深难度,传的最快最好的是优胜组。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自制道具,创设情境,表演课本中的小故事。能够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是话剧,也可以是情景剧。 4、小组竞赛。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几大组,给全班学生下达任务,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哪一组的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学效果很好。 5、个人抢答。教师同样将全班分为几大组,然后给出学习任务,学生自由抢答,最先抢答的并且回答正确的可以为

8、本小组挣得一分或者一个小星星。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提高分值。这种形式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非常好。 三、课堂活动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要做到“动静结合”,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如:在上My favorite season时,在教学完四个季节后,可以设计看颜色猜季节名称进行复习,然后看图片猜季节,看短语猜季节,读句子猜季节,最后到学生自己写诗,朗诵英文诗,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在不断

9、的获得新知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进步。四、课堂活动设计要尽量真实,贴近现实生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尽可能地让课堂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在PEP四下中,授教What are these/those?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说说你熟悉的动物。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说说自己熟悉的动物,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They are pigs(horses,cows)”来表达自己熟悉并喜欢的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如“weather,warm,cool,h

10、ot,cold” 这几个单词时比较抽象,可把它们设计在活动中进行理解巩固。课前要求学生在看电视时,把我国的各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记录下来,在课上学了这些单词之后,做一次气象播音员,用英语简单地播报自己记录下来的各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的天气情况;也可由教师把天气预报节目录制下来,播本地一周或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在活动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表达能力,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生活中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比如“Guessing game”、“Lets draw”、“Lets sing”等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又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形式,只要老师把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无形便淡化了学生的

11、学习意识,强化了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语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式我们都清楚了,那么应该怎样实施呢? 一、建立学生信息资料。只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才具备针对性,才能提防高活动的实效性。 二、适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变化和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活动。 三、合理分组。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的需要,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二人组、四人组、八人组等。 四、及时有效的评价。活动实施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给出一定的评价。现在教学提倡赏识教育,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

12、为主,批评为辅。 五、总结和信息回馈。活动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总结,看看那个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在下节课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 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实践,多反思,就一定会有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应在遵循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水平,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喜爱,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曾令格.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2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3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课题组.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4胡海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