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800451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莺到期盼和平的孩子电子教案——安镇王亚晖(教育精品)(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夜莺之歌教材内容及学情分 析教 学 设 计教学目标1、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夜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掌握这种写作技巧。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抓住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步 骤(仅供参考)修 改 意 见(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渲染感情,导入课文。1、观看图

2、片,渲染感情。2、引读:街道两旁,烧焦的树木。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连房屋、树木也不放过。要和这样的敌人作斗争是多么的危险.然而,苏联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奋起抗击,连小孩、妇女也参与其中。小夜莺就是其中一位。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4、这个精彩的故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呢?(夜莺的歌声)(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并对文中出现的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为精读课文作铺垫。)二、找出线索,理解课题。问:(1)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2)歌声分别有什么作用?(3)“夜莺之歌”与“夜莺的

3、歌声”相比,哪个题目更好?(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让学生明白歌声的意义入手的。但本着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原则,我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后再自己的习作中也必须有一个新颖的文题和一条鲜明的线索。)三、分析人物,感悟写法1、在上一节课,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把“机智勇敢”这个词语送给了小夜莺。(板书:机智勇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22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夜莺的?用波浪线勾画出表现小夜莺品质的句子。2、现在请孩子们把你们刚才学习的体会和同桌交流。3、视学生的汇报而定先后顺序。外貌描写:师: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描写,小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可爱的、机灵的,灵巧的、顽皮的、勇敢的师:你喜

4、欢这个可爱的、机灵的、顽皮有勇敢的小夜莺吗?请你带着喜爱之情读一读。语言、神态描写:1:“谁教你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还会学杜鹃叫呢”理解:这句对话,小夜莺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2:“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理解:故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让敌人真的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而已。3:“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理解: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

5、敌人,体现小夜莺对敌人的憎恨之情。4:“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理解:让德军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幼稚可笑,打消的国军的怀疑。小结:在这里,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传神的神态描写,活灵活现的把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男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第2课时动作描写:(课件)这又是什么描写?(动作)想象小夜莺为什么这样做?当时有什么想法?师:对,他是在麻痹敌人。同样可以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课文还有哪个动作描写的句子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此句语言可以简洁一些)生:“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6、。师:小夜莺的灵巧,让敌人进入游击队包围圈之后及时脱身,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小结:师:我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怎样为我们展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的?生:课文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来写出他的机智勇敢。师:其实我们写一个人,除了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还可以从哪方面来写?生:心理。心理描写:生:小组交流。师生互评。总结: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通过阅读者生动有趣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形象。其实,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

7、发展的作用。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学会运用哦!(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多种描写语句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爱国。并进一步把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四、总结收获,想象拓展。(一)、问题: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1、人物描写的手法。2、景物描写的作用。3、首尾呼应的写法。(二)、想象拓展: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能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吗?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寄托了对小夜莺的喜爱,对小夜莺的祝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8、!带着我们对小夜莺的尊敬和喜爱再读课题。(三)、推荐阅读: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痛苦,小夜莺是为和平而战,他们的形象弱小而高大。老师向大家推荐几部名著(课件: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从另一边来的人、铁丝网上的小花)。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会认识更多的小夜莺,能领略到更多的激情与感动。(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首尾歼灭敌人 线索: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呼应 传递信息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搜集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从另一边来的人、铁丝网上的小花这个书籍读读。教后反

9、思课 题狼牙山五壮士教材内容及学情分 析教 学 设 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步 骤(仅供参考)修 改 意 见(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

10、1出示图片:美丽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幅图画,有什么感受? 现在狼牙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可时光退回到1941年秋天的时候,就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五位壮士给我们带了一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板书:五壮士) 2大家想去感受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播放课件) 边看边回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部分又写了什么? (汇报) 二、研读、学习课文: (一)复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 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敌人大举进犯,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

11、队转移的任务) 2怎么理解“大举进犯”?这样的形式下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体现出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勇于承担重任,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写壮士们阻击敌人的?哪些是概括地写的?哪些是具体地写的? 2小组学习具体描写壮士们打击敌人的部分:(出示学习提示) 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 “沉着”:镇定、不慌张 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12、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汇报。 4战士们的战绩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抽生读文。 过渡: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正当战士们准备转移的时候,有两条路摆在了战士们的眼前。他们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3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 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是啊,他们明知是一条绝路,为了广大群众和主力部队的

13、安全转移,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无悔地选择,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人民深深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 2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带头”,坚决果断。) 3“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4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过渡:战士们一步步把敌人引上了顶峰,接下来的战斗同样惨烈。 (四)学习第四部分(4-5自然段) 1抽生读文,思考: 读了这部分你又体会到战士们是怎样的人?(英勇善战) 2找出描写班长的语句读一读,画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出示课件) 3理解“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板书:顶峰歼敌 (五)学习第五部分(6-9自然段) 1齐读这部分,你能用哪个词概括他们的英雄行为?板书:英勇跳崖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英勇壮烈) 2交流理解句子: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