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79977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原君教案语文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君教案 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2分钟)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比龚自珍略早

2、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二、推出投影资料。(68分钟)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

3、灯片。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内容:1时代再现。(略)2作者简况: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

4、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略)三、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课文。具体方法是:每段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1第1段(4分钟)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的“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

5、君不愿为君?文言实词虚词:莫或犹夫(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之情也)2第2段(6分钟)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文言实词虚词:然所曾为然则文言句式:传之子孙孰与仲多3第3段(5分钟)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文言实词虚词:寇雠稽私4第4段(5分钟)文言实词虚词:缄若虽易四、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教师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8分钟)示例: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许由、务光去而不入尧、舜入而又去禹入而不得去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明乎为君之职分汉高帝利“产业”沾沾自喜明太祖保“产业”丧心病狂崇祯帝失“产业”凄凄惶惶桀、纣享“产业”残暴荒淫小儒妄传言为虎作伥以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不明为君之职分五、整理写作特点。(5分钟)(见“课文说明”)六、自由论坛。(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以及文言文有关知识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看法。七、布置作业。“理解鉴赏”一至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