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与“疏导”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796531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泄”与“疏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宣泄”与“疏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宣泄”与“疏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泄”与“疏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泄”与“疏导”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中学为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特设立了心理宣泄室。宣泄室提供了宣泄小皮人、脸谱、放松球、沙袋及拳击手套等宣泄工具,并且配备了数名专业教师。最受欢迎的宣泄小皮人会随着拳头起起落落发出“疼啊!好疼啊!”的叫声。”笔者不赞成这种在心理宣泄室里为学生提供暴力性宣泄工具的做法。哪么,当教育对象的心中出现了郁闷和心理压力时,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他(她)们排除心中的怨恨、烦闷呢?我认为应该把宣泄室改为心理疏导室或“芳草地”。疏导室里应有播放设备,重点是准备一些疏导成功的教育事例光盘和一些科普、军事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其它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健康读物

2、、体育器材等。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重点在于攻心、塑魂。要打开心结,让他(她)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同时也要让他(她)们看到因自己的消沉、失误、气馁和废頽可能给自己的人生、社会带来的危害。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追求文明、进步的道德底线。作为学校、教师,在矫正学生心理偏颇的关键环节上,仅仅想到“宣泄”的一面远远是不够的。而应该想到对未成年人心理的正确“疏导”,要主动从施教者的方法措施上找原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着手,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寻找打开心结的钥匙。分析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主动和他(她)们交朋友,为他(她)们“谋道”,引经据典,循序善诱,攻其心结。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换位思考,倾心

3、交流,使学生在反思、醒悟的过程中“悟道”。这就需要教师在帮他(她)们“谋道”的同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独立去思考、去消化,耐心去修养、去感悟。从内心深处反馈自己,矫正自己,定位自己。学校设置宣泄室的目的无怪乎是给那些心理出现障碍和偏颇的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发泄的环境。但有时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还会滋生怪异心理。一时暴力发泄,心结依然存在,隐患依然未除。因此,我认为打开心结是关键,暴力宣泄非良策。而教师有意识地疏导教育、推心置腹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帮助其“谋道”,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循序善诱中“悟道”,就会达到在自己的感悟、反思中“得道”,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就会重新确立。“道”是一个人的思想基础,行为方向和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底线。而学校、教师能否对学生的价值共识进行科学高效的塑造,能否将学生雕琢成优秀文明的传承者,是一个品牌学校与一般学校,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一般教师的重大分野。因此,打开学生心结帮学生“谋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悟道”过程中“得道”,是学校、教师在当前教育改革转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