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79621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08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专接本-教育学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论和“_”教学理论。【答案】【答案】发现法【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现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点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把发现看作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2.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问题1选项A.1982年B.1983年C.1985

2、年D.1986年【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故本题选D。【点拨】我国义务教育的确立: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3. 填空题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提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_中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答案】【答案】关于

3、教师地位的建议【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师与学生-教师-教师概述-教师职业的性质【点拨】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4. 单选题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课程-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课程开发【解析】课程资源是在课程中所能利用道到的一切有利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等,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故本题选C。

4、【点拨】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课程资源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但是课程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等同于课程资源。5. 名词解释导入策略【答案】答:导入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某一学习状态的方式方法。【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点拨】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动程序等内容。导入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某一学习状态的方式方法。6. 单选题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

5、系是()问题1选项A.道德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D.社会关系【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概述-师生关系的表现【解析】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故本题选B。【点拨】师生关系的表现:师生之间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组织关系和非正式关系。其中教育关系也称工作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伦理关系也称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7. 填空题从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来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_三种类型。【答案】【答案】社会教育

6、【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点拨】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8. 填空题法国启蒙思想家_在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他的教育思想后来被人们总结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答案】【答案】卢梭【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卢梭的教育思想【点拨】卢梭的教育思想

7、: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倡导自然教育观和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9. 名词解释课程结构【答案】答: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课程-课程概述-课程的类型。【点拨】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体现为一定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可以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课程的横向结构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

8、关系。课程的纵向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直线型课程是将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直线推进、不重复地进行排列。螺旋型课程是在相邻的学习单元或年级安排大体相同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同的内容。10. 名词解释师生关系【答案】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概述【点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11. 填空题_是按照教

9、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答案】【答案】教学管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学-教学概述-教学的内涵【点拨】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1)实施校本管理,必须把教学管理放在重要地位;(2)教学管理的最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3)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4)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5)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一定地位。12. 填空题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_ ,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答案】【答案】审美观【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

10、点拨】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13. 填空题_是一个家庭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与婚姻家庭的基本看法及态度,主要包括家庭政治、社会、人生道德、审美、婚恋、教育等价值观念。【答案】【答案】家庭价值观【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德育-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点拨】家庭价值观是一个家庭关于世界、社会、人生与婚姻家庭的基本看法及态度,主要包括家庭政治、社会、人生道德、审美、婚恋、教育等价值观念。是家庭德育资源的重要内容。14. 填空题_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

11、革的实验拉开了序幕。【答案】【答案】2001【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课程-新课程改革概述-新课程改革的提出【点拨】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正式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15. 单选题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问题1选项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解析】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

12、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故本题选C。【点拨】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是教育活动的语句和评判标准,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6. 单选题西方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始于( )。问题1选项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概况【解析】自11世纪起,西方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其主要目的是招

13、收和选拔人们从事专门的职业,尤其是对领袖人物和教士的培养。因此,它本质上是贵族的教育。故本题选A。【点拨】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大学。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17. 填空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_之间的矛盾。【答案】【答案】现有品德水平【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德育-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矛盾和实质-德育过程的矛盾【点拨】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4、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18. 案例题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