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79544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改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30002 第一章小结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 有升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 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活性和游戏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可分为学科(领域)活动主题活动和经验活动; 2、从组织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全班集体括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从目的性程度的角度可分为教学话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就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和确定3、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幼儿同教育活动计划是具体的活动方案,它规定了活动的目标、括动的

2、准备、活动的进程和环节融及活动的延伸等。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明确理念,确定活动目标,确定内容和方法,确定环节,确定延伸活动。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经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适宜性原刚,6、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恬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育恬动的各个环节得到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也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7、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程序是:把握幼儿的状态,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获得新柏经验,评估活动的成效。8、幼儿同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主动活动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注重

3、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和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第二章1、学科活动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方式。内容分科、系统性、计划性是幼儿同学科活动的主要特点。虽然学科活动具有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便于教学组织的优点,但也存在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问的联系、割裂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学习的主体等方面的缺点。2、领域活动是依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者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领域活动是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继承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参考我国幼儿团课程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幼儿

4、园的学科活动也吸纳了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果,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丁儿童化、综合化、生活化和弹性化几个方面的变化。儿童化表现为学科活动从幼儿出发学科活动、从幼儿出发修改现成的教育活动设计、教师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进行指导。4、综合化是指学科活动会逾越严格的学科边界,为幼儿呈现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5、生活化是指学科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情境友生重叠。弹性化表现为学科教育内容和时间的弹性、一日活动时间的弹性、教育活动过程的弹性。6、学科活动的核心组织线索就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非常突出,这使得幼儿园学科教育活动在目标、内容的设计上体现出非常鲜叫的序列性。学科活动目标

5、的设计应围绕学科知识分层细化。7、学科活动内容的组织有两种思路,一是教育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基本是同一个,这个内容在不同的教育推荐精选步骤中由浅人深,逐步递进;二是教育恬动的不同步骤中的内容各不相同,这些内容围绕同一个话题相互并列,分步进行。第三章1、幼儿园主题括动可被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它由Cl1心话题、扩展链和具体活动构成。2、主题活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反对分科设课,强调学习内容的整合;第_,是灵括开放的。主题活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活动内容不利于幼儿学习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第二,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主题恬

6、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日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弹陛原则和有机整合原则。3、主题活动设计耍经过选择主题、确定主题目标、制定主题网络、拟定活动纲要、设计具体活动方案、检核评估主题六个步骤。4、第一步,选择主题=主题来源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学科或领域,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以及文学作品。5、确定主题的依据主要有三个:其一,必要性,即考虑主题自身蕴含的敦育价值是否值得进行一个主题活动;其一二,可能性,即考虑该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等;其三,可行性,即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是否能够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6、确定主题

7、后,要给主题取一个好名字。首先,好的主题名称应当具体、明了、富有童趣;其次,主题名称耍尽量体现对幼儿发展预期的定位和活动的主要侧面,7、第二步,确定主题日标。确定主题目标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相应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日标,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不同领域内的学习需求。8、第三步,制定主题网络。教师要依据主题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等,梳理主题思路,搭建主题网络,绘出主题网络图。主题网络一般用主题网络图表现,网络图的主要功能是让主题结构得以具体、直观地旱现。主题网络图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概念式主题网络圈和活动式主题网络图。概念式主题网络图是以中心话题所蕴禽的关

8、键概念为节点展开的网络。活动式主题网络图是以围绕主题能进行的各种活动为节点展开的网络。8、第四步,拟定活动纲要。拟定活动纲要是在梳理主题开展思路的基础,考虑组成主题的系列活动具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以什么形式展开,涉及哪些领域,等等,还可以列出每个活动J H标。同时,可以判断出主题持续的时间,并拟定好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案。9、第五步,没计具体活动方案。教师要逐一设计每个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活动。活动方案基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恬动过程等几个环节。第六步,进行检核评估。主题活动设计好以后,可以做一个预先的检核评估,并可以根据检核评估结果修订主题活动设计。

9、检核评估主要从主题选择、主题目标、主题内容和活动方法几方面进行。最后,在主题活动设计中应注意防止“拼盘”现象,要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建构之间的关系,并控制好主题活动容量。推荐精选第四章1、 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维持或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学的性质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幼儿园教学具有浅显性、游戏性、活动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点。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幼儿将零散经验系统化,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可以弥补游戏活动和生酒活动的不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可以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生活质量。3、依据

10、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规模分类,幼儿园教学活动可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教学活动;4、依据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类,幼儿园教学活动可分为分科教学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和领域教学活动;5、依据教与学的方式分类,幼儿园教学恬动可分为传授接受式教学和引导发现式教学.6、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教案)包括恬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部分。7、教学活动名称有两类,一类名称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名称旨在说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有趣的游戏或有意义的事情。8、教学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最下位的目标,它一般稂具体、可操作,教学活动目标包含

11、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9、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三种取向。10、制定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同家相关文件中有关幼儿培养目标、教育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已有经验和现实需求;活动内容的价值。11、幼儿园教学活动H标的袁述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学恬动目标廊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从同一角度表述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目标应有所侧重,不必面而俱到;教学活动日标要简洁明了、,幼儿园教学恬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12、物质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和空问准备;经验准备包括能力准备和生恬经验准备。教学活动过程一般分为

12、导人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13、常见的导人方式有以下几种:经验同顺导人、问题情境导人、欣赏导人和直接导人。14、基本部分的设计要注意: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括动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提供感知、操作、体验、交往等机会;活动过程的设计要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参与,教学活动结束方式有然结束、总结归纳、游戏表演、展示分享。15、教学延伸活动的设计可考虑将教学活动向区域活动、生恬话动、环境创设或亲子话动中延伸。16、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不是将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原封不动地落实到实践中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包含推荐精选改变和创生的过程,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第一

13、要引发幼儿的活动,注重为幼儿提供与人、事、物相互作用的环境,让幼儿在感知、操作、体验、交往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其次,要注意观察幼儿,第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体态等也需要一些具体的策略土持。教师观察的对象足幼儿的行为表现和作品,尤其是幼儿不符合教师期待或出错的行为发现和作品。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重点不同。第三,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对幼儿的指导通常包括知识上的指导、技术上的指导、兴趣上的指导、习惯上的指导和态度上的指导等。第四,注意提问与回应策略。提问式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交流列话的重要手段;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根据教师提问

14、对幼儿认知参与水平的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分为:感知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创造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应问在幼儿有疑之时。面向牟体,照顾个别,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教师提问语言要浦晰,提问的声音要响亮,提问的态度要亲切、和蔼,有时可以略带神秘。教师提问的类刊要多样化,尤其成增加中、高水平的问题。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有一定的序列,教师要善用追问,应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在不同的教学活动情境中,教师具有不同的策略:当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合教师期待时,教师的回应策略有重复、总结、扩展、澄清、追问、评价。在教学话动中,当幼儿沉默或行为偏离教师的预期时,教师的叫戊策略有提供信息支架、将错误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创设情境予以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