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79487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发展教学活动,下列是“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忙的到您!高二语文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办法2、观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难点】1、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盛性的理解2、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学办法】诵读法、归纳法

2、、比照阅读法、“引导探究学习法【课时安顿】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代背景,分析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抗张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课件展示作者、作品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驰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

3、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盛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盛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白,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着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

4、的历史,分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18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着,又是文学巨着三、课文表明?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人物合,一类是将处于同时期并在事件上密切的人物合?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后者战国时期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激烈的历史时期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屡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

5、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赵国大事纪年表:小黑板展示赵惠文王年序大事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伐齐,取阳晋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蔺相如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秦伐赵,拔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前280秦复攻赵,杀二万人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渑池之会四、整体感知课文1、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2、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6、讨论人物思想性格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蔺相如:赵国宦官首领缪贤门下的食客,地位低微廉颇:赵国良将,屡立战功,位居上卿,以勇闻名完璧归赵背景秦要求:以十五城换璧赵犹豫不决,进退两难:a)送璧入秦可能被骗,得不到城池b)假设不送璧,可能会使秦王生气,进攻赵国缪贤推荐相如出使相如主张送璧入秦:a)秦强赵弱,不得不答允秦国b)宁可让秦承当理亏之过,亦不可被秦国找到进攻的借口相如自荐出使,并言假设不得城,必完璧归赵赵王派相如出使经过秦王无意赏城无礼:只在章台接见相如,礼节高傲失信:秦王把璧传给美人和侍从欣赏,没有提赏城之事相如妙计取壁假称璧有瑕,把璧骗回怒斥秦王无礼,持璧倚柱而立,以同归于尽作要胁,令秦王不敢

7、强夺勇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拖延时间派随从换上平民服装,由小路把璧带回秦国相如陈词指斥秦历代君主皆不守信约,故已把璧运回赵国要求秦国先割城,赵国才交出璧愿以死谢罪结果秦王明白即使杀相如,亦不能得到璧,反而断绝秦赵的友好关系,所以厚待相如,放他回国相如被封为大夫秦不予赵城,赵不予秦璧渑池之会背景秦王约赵王于渑池相会(秦王对完璧归赵一事仍怀恨在心,要悔辱赵王)赵王胆怯强秦,不愿前去廉颇和相如皆主张赵王应约,否那么会表示赵王软弱害怕廉颇部署:a)赵王三十日内未返国,立太子为王,消除秦王要胁赵国的念头b)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防秦进攻经过秦王请赵王奏瑟,令御史记下此事,相如以性命胁迫秦王击,令御史

8、记下秦臣请赵王以十五城给秦王祝寿,相如请秦王以咸阳城给赵王祝寿结果秦未能在外交上占上风,让他们离开相如功绩最大,被封为上卿负荆请罪背景廉颇为国立下汗马功绩,但相如出身卑贱,只因口舌之能,却被拜为上卿,故对相如有所不满,更扬言要辱相如经过相如于朝会时常诈病,不愿与廉颇排座次远远看见廉颇,便令车绕路离去因为相如把国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前,他明白将相不和,赵国必亡的道理廉颇知道相如苦心,自觉惭愧,负荆请罪认错结果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主旨:赞扬蔺相如机智勇敢,大智大勇、胸襟阔大、顾全大局的品德,以及廉颇忠心报国、勇于改正的崇高品格板书五、布置作业1、找出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章节,精心研读课文2

9、、用500字左右描绘的故事情节,文体不限第二课时一、研析课文,边归纳边讲解重点词句1、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尴尬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之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赵王尴尬,相如不易,矛盾愈锋利,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相如使秦,智

10、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胸有成竹,沉着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高低,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比照赵王的“修敬和秦王的“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断然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手段,并理

11、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保卫了赵国的尊严2、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问题:“渑池之会在记载会见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明确:记载会见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笔一挥,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还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要“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国君臣在秦国君

12、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须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比照:一是秦赵双方比照,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假设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王君臣比照,赵国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国君臣比照,秦国君臣高傲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用一“令字,蔺相如那么用一“为w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那么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

13、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盛,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是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是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3、“负荆请罪:感悟思想,把握人物问题:“负荆请罪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明确比照反衬手法运用比照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

14、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那么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反衬蔺相如的见识超人一等二、分析文章选材特点课件展示文章结构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劳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

15、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开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第一局部1、2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这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低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比照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是忌惮廉颇之勇,介绍廉颇,既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那么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第二局部313段完璧归赵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机会,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第三局部1416段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