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791266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胃轻瘫的原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病机制正常的胃肠运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包括胃肠道纵向和环状肌层的固有性质,肠外和肠内神经因素及内分泌和旁分泌物质的 作用等。特别重要的是肠内神经系统,对正 常胃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1.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约见于50%的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常波及 消化道,弓I起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运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饱胀、 腹痛、腹胀、烧心、吞咽困难、腹泻、便秘 等。其中尤以糖尿病胃轻瘫为突出现象。2. 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有证据 表明,胃排空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1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胃排空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可逆的。使正常人造成咼

2、血糖, 压力测定的结果显示:胃窦压力波振幅降 低, MMC皿期胃窦活动异常及幽门压力波 振幅增高等,故高血糖可能对糖尿病胃轻瘫 患者非消化性固体颗粒食物的胃排空有延迟作用。此外,高血糖能抑制迷走神经活动, 这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另一重要原 因。另外,糖尿病胃电活动的异常可能与高 血糖有关,健康人使血糖达至y 12.88mmol/L 时,可引起明显的胃动过 速,表明血糖变化即可破坏正常起搏点的活 动。对有恶心症状的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后 发现,血糖浓度超过12.6mmol/L 的患者 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占75%,而血糖控制在 6.72mmol/L以下时仅38%出现胃电节律紊乱。另有研究表明内源性

3、前列腺素可能引 起胃慢波节律紊乱的形成。内源性前列腺素 可能破坏狗的慢波节律,而吲哚美辛可防止 由高血糖引起的健康志愿者出现的胃动过 速。可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至少有一个类 型的慢波节律紊乱与内源性前列腺素有关, 并可被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剂所纠正。3. 其他因素糖尿病所致微循环障碍, 是引起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已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经胃镜检 查及病理证实为正常胃或慢性浅表性胃炎,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典产)内镜探头从内镜活检孔直接测定胃黏膜血流量 (GMBF),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健康人及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 GMBF,黏膜活检电镜证 明胃黏膜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内皮细胞显

4、著肿胀。揭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无消化道 症状的“正常胃”患者已经存在。微循环障碍也会影响自主神经和肠内神经系统的微 循环灌注,对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促 进作用。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 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 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 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 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 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 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MMC的异常除 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 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 用

5、药治疗1. 原发病的治疗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 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积极使糖尿病患 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部分改善糖 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2. 饮食治疗进食以少量多餐为好,低 脂饮食能减轻患者胃轻瘫的症状。 应避免进 食不消化蔬菜,以预防形成植物胃石。3. 药物治疗使用胃动力药物必须定时,应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服药,使其血药浓 度在进食时已达高峰。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 种:(1)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为中枢、周 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药, 有增强胃动力和 止吐的作用,能加快胃排空速度。但长期应 用时易出现耐药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 低。可能与受体下调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 耗竭有关。其锥体

6、外系症状的副作用使该药 长期应用受到限制。(2) 多潘立酮(吗丁啉):为周围神经多 巴胺受体阻滞药,副作用较少。(3) 西沙必禾U (cisapride , Prepulside):是新一代全胃肠促动力药, 直接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通过选择性地作 用于肌间神经丛末梢的5-HT4受体,促进神 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胃壁平滑 肌的烟碱受体而增加胃窦收缩力,改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协调性,主动增强胃动力,并 可使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恢复正常。此药基本无副作用,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 效,无药物耐受性,可长期用于糖尿病胃轻 瘫的治疗(表3),对胃酸的成分及分泌量无 直接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

7、佳药 物。(4) 胃动素(motilin):是由小肠上段黏膜合成分泌的多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静 脉注射生理剂量胃动素可加速胃排空,其半衰期很短,难用于临床。(5) 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激动药,其 所致胃动力改变并不伴有血浆胃动素峰值 的出现。但红霉素长期应用易导致菌群失 调。饮食保健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吃什么好 ?坚持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每日68餐,弥补三餐进食量不足。不应选择太干、 太硬的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将食物加 工为稀、软。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将食物混 合搅碎成浆(糜)状,以更加利于消化吸收, 并使食物易于通过胃肠道。进食适量富含水 溶性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水果、藻胶等, 以利于

8、胃肠蠕动。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最好不要吃什么 ?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影响胃的排空。朿0 激性食物、生冷食物等会影响胃排空或损伤 胃粘膜,应尽量避免。在糖尿病胃轻瘫症状 较重时应适量限制纤维素的摄入,在症状缓 解、血糖控制良好后,可以恢复高纤维膳食。 做为糖尿病的并发疾病,饮食上也要和糖尿 病一样,控制血糖。预防护理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最佳方法。病理病因1. 胃肠运动的生理学胃的运动功能有三:储存食物;研磨搅拌食物使之成为细 颗粒并与胃液充分混合;以最适宜于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缓慢地、小量地把食糜向小肠 排入。胃壁的平滑肌有纵行、环行和斜行三 层,以环行肌最厚,收缩也最有力,

9、在胃的 各部分中胃窦部环行肌最发达,收缩活动也最活跃。因此,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 主要动力。胃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胃的蠕动。胃的紧张性收缩在已排空 了的胃表现尤为明显,可使胃腔内具有一定 压力,维持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梯度, 有助于消化间期胃液的排空;胃的蠕动可分 为消化期的胃排空运动和消化间期的移行 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食物进入胃后约 5min,胃排空运 动即开始,蠕动波由贲门开始,以3次/min的频率传播向胃窦,再至幽门。通常一个蠕 动波可将13ml细小颗粒食糜排入十二指 肠,直径大于1mm 的颗粒常常不能通过幽 门

10、。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发生于胃排空 之后,呈现为一种规律性的周期性的一组强 烈的收缩活动,这种收缩活动一般起源于胃 窦或十二指肠,向离口方向传播,可传播到 近端结肠。收缩活动的频率在胃窦部为3次/min ,在十二指肠部为11次/min。收缩活 动的传导速度约 25cm/min 。MMC 般 餐后46h才能发生,以后每隔2h左右发 生1次,每次MMC发生时常常伴随胃液、 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以及一些胃肠激素(如胃动素)的分泌高峰。MMC的发生过程分为 3期,1期为静息期,约占周期的50% ,n 期呈现间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40%,皿期为一组连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 10%。进餐可终止 MMC

11、。关于MMC的发 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提示与自主 神经系统、胃肠激素的周期性释放(尤其是胃动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过程有关。MMC的 功能是将消化间期的胃内容物(如咽下的唾 液、胃黏液、胃黏膜的脱落物、食物残渣以 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排入小肠,并促进 小肠的排空。在正常情况下食物在小肠的停 留时间约38h。MMC的异常可引起消化 间期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滞留、小肠排空延迟 和细菌在小肠和上消化道过度繁殖。2. 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特 征?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缓已为许多研究所 证实,而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的胃肠功能 障碍研究较少。北京同仁医院通过对51例糖 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功能的

12、研究,发现约70%的糖尿患者存在消化间期胃肠运 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 MMC山 期缺失,其中以胃窦川期缺失最为明显,而 代之以U期持续时间延长,以及胃窦部收缩力减弱。除了胃排空和 MMC异常外,糖尿 病患者胃电活动也存在明显的异常。胃体部和心脏一样也存在具有起搏功能的组织,它能产生自发的节律性电活动,即慢波电位。 正常慢波电位的频率是3次/mi n。糖尿病患 者常常表现为胃动过速(超过45次/min, 并持续1min 以上)、胃动过缓(低于2次/min,并持续1min以上)或混合性胃电节 律紊乱(胃动过速与胃动过缓交替出现 )。尽管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 能障碍,但较少出现明显

13、的临床表现,胃肠 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临床表 现和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肾脏、外周神经、 眼底病变等)缺乏明显的一致关系,胃肠运 动功能障碍的出现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并 发症的出现。疾病诊断1.胃下垂 患者常有腹胀及上腹部不 适;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 与食量有关;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 作,尤以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2慢性胃扭转慢性胃扭转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烧灼 感、上腹胀满或腹鸣,多于餐后诱发。尽管 病人很少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但内镜检查常可发现食管炎。间断性胃扭转的疼痛与急 性胃扭转相似,但程度轻,正因其短暂性的 特征,常被误认为是胰胆道起源。

14、对于有食管旁疝的病人发生间断性上腹疼痛,特别是伴有呕吐或干呕者应考虑慢性间断性胃扭 转。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间接测定技术:血浆和呼气试验。其他辅助检查:1闪烁扫描技术始于1966年,用99mTc 和1111 n 双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试 餐,可测定各个时间的胃排空率(GERS)及胃半排空时间(GETI/2)。正常人液体食物 的胃半排空时间为3045min,固体食物 为60110min。在进餐后胃排空开始之前 一般有1个排空极少的迟滞期,此期相当于 将食物研磨到能通过幽门的细小颗粒所需 的时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 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2.胃肠测压技术胃

15、肠测压技术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 调性等,可称为胃肠收缩活动测定的金标 准。胃肠测压可采用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和 气囊测压系统,以前者应用较广。此外,还 有采用固态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的动态胃 肠压力监测记录系统,可进行24h以上连续 胃肠测压。3. 超声检查技术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 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对胃动力和胃排 可作为糖尿病胃轻 也能用于观察促胃4. 胃电图描记技术 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 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表2)5. 放射学技术通过测定不被消化且不透X线的固体物质排空(包裹着的聚乙烯 小丸)可得到消化间期运动的间接资料。6. 阻抗技术7. 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发症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 可有反复 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 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 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预后糖尿病胃轻瘫需要至少 3个月甚至超过 1年的长时间用胃动力药,胃复安和吗丁啉 的缺点是副作用较大而难以长期坚持治疗, 同样的西沙必利对胃排空的作用比胃复安 强,糖尿病患者约有 50%70%伴有便 秘,而西沙必利又是作用于全消化道的促动 力药物,因此是目前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