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79099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知识点整理(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知识点整理一、作者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柳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

2、”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读音句读(d u) 或不焉(fu ) 经传(zhun ) 从师(cng)读书(d) 不能(b ) 传道(chun ) 聃(dn) 蟠(pn) 苌弘(chng) 近谀(y) 贻(y)冉(rn) 潘(pn) 长幼(zhng) 须臾(y) 怡(y)二、实词及虚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句读之不知,惑

3、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君子不齿 圣人无常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专门学问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常指许多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小学学校教育3.一词多义(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

4、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f 孔子师郯子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e 或师焉,或不焉(动词,从师)(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d 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 e道芷阳间行(取道)f不足为外人道也(说)(4)惑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5、)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13)作

6、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13)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14)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6)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7)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

7、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8)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乃(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2)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3)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于是)(4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是,为)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介词结构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不拘于时,学

9、于余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5.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6.固定句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吗?)四、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

10、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不懂得文章字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感到羞耻,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认为不屑一提,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他们,难道不令人奇怪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