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789737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2、。(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2)出示表格。高度/24681012体积/350100150200250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

3、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3)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

4、以用正的式子表示:(4)想一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举例说明。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2教学例2。(1)出示表格(见书)(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4)看图回答问题。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生:1753。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生:9。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生:水的体积是3503,

5、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3做一做。过程要求:(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课堂小结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七第

6、15题。2、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回答要点:(1)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2举例说明。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理由:(1)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2)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

7、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3)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板书: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1)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2)出示表格。高度/302015105底面积/21015203060体积/3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

8、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3010=2015=1520=.=300(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9、XY=K(一定)2想一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3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1)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2)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3)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4课堂小结。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七第611题。3、练习课(一)教学内容: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

10、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人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填一填,说一说。(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481632总个数/个3264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不变?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每箱个数481020箱数5025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一定?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3)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11、。每天看的页数48101620所看天数804032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4)征订XX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征订份数/份5040302010应付的钱数/元15001200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2正、反比例意义。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3)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

12、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乘积一定。二综合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6)圆的面积与半径。()过程要求:(1)逐一出示以上各题。(2)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3)教师小结。(方法,关键)4、练习课(二)教学内容:练习课(二)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

13、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二引导练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出示表格。表一:路程/千米4080160200320时间/时12458表二速度/每时行多少千米12090604030时间/时3469121说一说。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

14、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Y=K(一定)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作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