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70052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08短文两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课题:短文两篇 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重点1、 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2、理解作品的主题。难点1、 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2、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 明确目标1、导入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2、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3、出示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

2、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二、 个性阅读1、布置学生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2、探讨交流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3、(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3、对比阅读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三、 展示交流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四、 总结反思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

4、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1、交流古诗词分别请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课件出示写作背景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

5、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3、了解学习目标朗读课文(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2)同学自读(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4)分组朗读全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课件出示问题答案(1)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

6、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2) 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3)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譬如:“我望着明月,总觉得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的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4) “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

7、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5) 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学生对比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作业1、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2、下周推荐阅读:巴金家,散文集龙虎狗教学札记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并形成自己的简介。 最新精品语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