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68143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胚胎学自学指导资料(高中起点本科)前言本学科自学指导资料是高中起点本科层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辅导资料,通过讲授、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根据专科教学计划,本学科为48学时,其中组织学为42学时,胚胎学为6学时。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和主要器官的光镜结构及其超微结构;了解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和主要器官的发生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打下良好基础。绪 论 一、目的要

2、求 1、掌握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组织学的常用技术,如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组织学标本的制作方法。2、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不同用途。3、重点:组织学观察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技术。二、教学自学指导内容(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1、细胞:是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生活的微环境。2、组织:结构与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通常把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基本组织分为四种: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3、器官和系统: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许多器官联合在一起,并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为系

3、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各有其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二)常用研究方法1、普通组织标本制备技术:组织处理主要步骤如下:(1)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防止细胞自溶和组织腐败,尽可能保存细胞生活状态下的结构特征。用于固定的化学试剂称固定液。(2)包埋、切片:石蜡是常用的包埋剂,也可用火棉胶或树脂包埋。用石蜡包埋前,组织块先逐步脱水,再浸于二甲苯中透明,然后石蜡包埋。包埋好的组织,需用石蜡切片机将之切成57um的薄片,裱贴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此外还有冰冻切片技术、涂片、铺片、磨片等技术。 (3)染色:最常用的是HE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伊红为酸性染料。组织细胞成分若被碱性染料所染,称为嗜碱性;若

4、与酸性染料呈强亲合力,称为嗜酸性;若对两种染料均缺乏亲合力,则称为中性。银染法也较常用,若细胞能将硝酸银还原,使细胞呈棕黑色或棕黄色,称亲银性;若细胞对硝酸银无直接还原能力,加入还原剂,可使银盐还原沉淀为黑色,称嗜银性。用甲苯胺蓝染色时,糖胺多糖被染成紫红色,此种现象称为异染性。 2、显微镜(1)透射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作为光源,电磁场作为透镜,在荧光屏上产生明暗反差的图像。凡被重金属染成黑色的结构称电子密度高,反之则称电子密度低。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2)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观察材料的表面结构,被观察的样品不必制备为超薄切片。(3)荧光显微镜:用紫外线激发自发荧光物质或用荧

5、光素标记的物质而发出荧光,以便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是用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研究组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数量以及功能的关系。该方法可显示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酶、糖类、脂肪及核酸等物质。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以检测组织、细胞内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分布。三、思考题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2、简述光镜技术标本的制作过程。3、名词解释:HE染色、嗜碱性、嗜酸性、中性、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PAS反应上皮组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各种上皮的分布部位及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重点:上

6、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二、教学自学指导内容(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细胞多,密集排列,细胞间质少上皮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上皮内无血管,其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出均有赖于结缔组织分布于体表或衬于管、腔及囊的表面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按上皮细胞的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又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叫内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复层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上皮细胞有游离面、相邻细胞的侧面和基底面

7、,在三个面上各形成一些特殊结构,以适应上皮组织的功能。1、游离面(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指状突起,表面为细胞膜,中轴含微丝。其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利于物质吸收。(2)纤毛:光镜下见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细胞周边含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为两条单微管。具有定向摆动的能力,可将细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质定向推送。2、细胞侧面(1)紧密连接:是靠近上皮细胞游离面处的连接。这种连接可封闭细胞间隙,防止物质在间隙中穿行,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2)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参与封闭细胞间隙和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3)桥粒:具有牢固的连接作用。另外,在上皮

8、与结缔组织相连面还有半桥粒,可将上皮固定于基膜上。(4)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这种连接能够传递细胞之间的化学信息。连接复合体:在上述四种连接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接相邻,称为连接复合体。3、基底面(1)基膜: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电镜下分为基板和网板。基膜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同时也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2)质膜内褶:多位于细胞的基底部,由胞膜向胞质内折叠形成,内褶之间含纵行线粒体。其功能是增大细胞表面积,利于水和离子的转运。三、实验内容1、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正确使用显微镜。2、观察各种上皮的形态特点: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

9、上皮。四、思考题1、比较微绒毛与纤毛的异同点。2、结合功能和分布谈各种上皮的结构特点。3、名词解释: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固有结缔组织一、目的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种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细胞间质。3、重点:疏松结缔组织各细胞、纤维的结构特点。二、教学自学指导内容(一)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细胞无极性分布广泛含丰富的血管有支持、连接和营养等功能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1)成纤维细胞:多突起,核呈卵圆形,核仁明显。可产生纤维和基质。处于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2)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染色质从核中心向核周呈辐射状

10、排列。电镜可见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3)巨噬细胞:形态多样,核较小,核仁不明显,胞质内含空泡和异物颗粒。电镜可见皱褶、小泡、微绒毛等。主要功能有定向运动、吞噬、分泌和参与免疫应答等。(4)肥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而小,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颗粒内含组胺、白三烯、肝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肥大细胞可参与过敏反应。(5)脂肪细胞:(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7)白细胞: 2、细胞间质(1)纤维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数量最多。电镜下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纤维具有很强的韧性。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数量较少。纤维具有很强的弹性。 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也可见

11、明暗相间的横纹。(2)基质:内含由多糖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合而成的蛋白多糖。这些蛋白多糖构成的分子筛,具有防御屏障作用。(3)组织液: (二)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为主。根据纤维性质及排列方式又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三)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四)脂肪组织含大量脂肪细胞的结缔组织。三、实验内容1、疏松结缔组织铺片中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各种细胞。2、网状纤维、脂肪细胞特殊染色标本。四、思考题1、结合功能阐述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结构特点。2、何谓分子筛,有何作用?软骨和骨一、目的要求1、掌握软骨和骨的组织结构。2、了解软骨和骨的发生。3、重点

12、:软骨的结构特点及软骨细胞;骨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及各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二、教学自学指导内容(一)软骨组织和软骨软骨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根据间质中纤维成分的不同,软骨又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1、透明软骨(1)软骨细胞:细胞所在的部位,称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形态不一,在软骨中央,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外包一个共同的软骨囊,这些细胞称同源细胞群。(2)细胞间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3)软骨的发生和生长方式:在软骨膜内有形成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的骨原细胞,该细胞可增殖、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的生长方式有软骨膜下生长和软骨内生长两种。(二)骨组织和骨1、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由细胞和骨质组成

13、。(1)细胞:骨细胞:多突起,相邻细胞突起借缝隙连接相互连接。细胞所在的腔隙称骨陷窝;突起所在的腔隙称骨小管;各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通。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呈柱状或椭圆形,核圆,核仁明显。电镜可见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可合成类骨质。破骨细胞:为多核的大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纹状缘,电镜下可见皱褶缘和多种细胞器。破骨细胞有重吸收骨质的功能。(2)细胞间质: (3)骨板:密质骨内的骨板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环骨板:包括内、外环骨板。内、外环骨板之间有穿通管相通。骨单位(哈佛氏系统):界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骨干的主要结构单位,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

14、排列,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的结缔组织。间骨板:为骨单位被吸收后的残留部分2、骨的发生:骨的发生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三、实验内容1、透明软骨和长骨的组织结构。四、思考题1、比较三种软骨的异同点。2、试述长骨骨干的结构。血液一、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特点。2、了解血细胞的发生。3、重点:血液组成及各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二、教学自学指导内容(一)血细胞1、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参与O2或CO2的运输)。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随生理或病理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网织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数量少。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衡量骨髓造血能力

15、的一项指标。2、白细胞:分为有粒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又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1)中性粒细胞:核形态多样,可成杆状或分叶状。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正常成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胞质内散布着特殊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中性粒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2)嗜酸粒细胞:呈球形,核常分二叶。胞质内有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组胺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具有变形运动、吞噬、减轻过敏反应和杀灭虫体的作用。(3)嗜碱粒细胞:核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含肝素、白三烯和组胺等,功能同肥大细胞。(4)淋巴细胞: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核圆,一侧常凹陷,染色质呈块状。根据来源和功能不同又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3类。(5)单核细胞:核形态多样,染色质呈细网状,胞质内含嗜天青颗粒。该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很强的吞噬作用。3、血小板:单个或成群存在,呈双凸扁盘状,无核,分为颗粒区和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