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67908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触屏不欢,“电子娃娃”人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电脑、学习机、MP4、PSP、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尤其是触屏类产品的大行其道,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孩子们也无法逃脱电子产品的包围,一些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成为被电子产品控制的“电子娃娃”。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电子娃娃”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之一。爱上iphone 5岁女童变宅女近日,一位远在澳洲的年轻母亲“五月妈妈”发帖称,其女儿刚5岁多,之前怕对眼睛不好,她一直不让女儿接触太多电子产品。最近,她老公换了iphone4,便把原来使用的iphone3给孩子玩。没想到孩子很快上手,从此便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候小朋友来家里玩女儿都不愿意出房间,简直成了小宅女。“五月

2、妈妈”还说,朋友家有个1岁多的孩子,居然也玩iphone。这个孩子喜欢用iphone看照片,甚至拿到非iphone手机,也会用手指去滑屏幕,滑半天没反应,就会哭闹。“电子娃娃”被“电子控”网友“宋河”认为,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何止澳洲的孩子,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现在的孩子,2、3岁便开始接触电视、电子音乐,小学开始接触电子书、电子词典、PSP。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打网游成为中小学生最渴望的事情。“宋河”以自己的儿子为例:电脑一开,屁股像粘了胶一样,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左手操作键盘,右手拖动鼠标,快速而准确。随着游戏情节发展,音箱传来枪弹声喊杀声。儿子的眼睛紧盯屏幕,表情呆滞,如同被催眠一般

3、。网友“潇远有约”认为,现在的孩子太依赖电子产品了。同学交流,每天发无数条短信。几分钟就会去查看一下QQ,看有无新的信息。手边放着权威的英语词典不查,非用手机上的字典功能。遇到困难不思考,依赖电脑上网搜索。偷偷地用手机玩网络游戏,一玩就没完没了。这些孩子完全成了“电子控”,成了一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的“电子娃娃”。孩子为什么依赖电子产品?网友“蔡静”分析认为,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大量的时间在和电视、电脑、手机打交道。现阶段,大部分的学习引入了电脑课程,电子媒介成为衡量学校硬件设施的标准。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电子信息狂轰滥炸的时代。孩子们过早地被这些信息所迷惑、困扰

4、。而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的安全,如怕被拐卖、敲诈等,也爱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其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加上父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成了电子保姆。在此情况下,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变弱。该不该取缔电子游戏网友“祝女士”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孩子曾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可在儿子9岁那年,网瘾袭击了她的家。她的儿子在父亲的“熏陶”下染上网瘾,父子俩不能自拔。“祝女士”想了很多办法帮助父子俩戒除网瘾。开始,“祝女士”是拔电源,结果引来丈夫的破口大骂。后来“祝女士”带着孩子租房另住,隔离父子俩,并逼儿子上心理辅导班,但毫无效果。班主任家访

5、相劝,儿子答应把电脑搬到老师家。但他并没有因此戒除网瘾,而是放学后偷偷去同学家或黑网吧上网玩游戏。原本学习不错的孩子,因为网游成绩一落千丈。“网游毁了我的儿子,毁了我的家。”提起网游和游戏机,祝女士深恶痛绝,认为应坚决取缔。网友“我是一哥”认为,在电子信息时代,取缔网游或带有游戏功能的电子产品的观点太过偏颇,明智之举应是加强管理,合理利用,避免孩子们沉迷其中。专家观点:“电子娃娃”问题多专家认为,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可能对儿童的体能、社交、道德、心理和智能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电子产品信息量大、表现形式丰富。这可能导致儿童草率揣测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变得狭小刻板,失去了创造力。

6、破坏拼写和阅读技能。书写文字有助于学龄期儿童记忆文字的拼写方法,从中领悟字义。电子产品则蚕食儿童学习的机会,扼杀智慧。削弱语言技能。整天与电子产品为伍的儿童难以跟人面对面沟通,不会从别人的语言中了解对方或其言外之意。影响注意力发展。电子产品软件的设计加上跟互联网之间无止境的纠缠,让孩子们很难专注某一个科目或某一任务。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电子产品快速方便,结果是培养出一大批缺乏耐心的儿童。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少年易变得孤单而寂寞。专家支招:沟通引导预防“电子娃娃”特殊教育专家颜家睦认为,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前,应仔细考虑以下问题:3岁以下的孩子,应禁止电视和其他电子类东西。3岁到6岁的孩子可以看电

7、视,但应以儿童节目为主,每天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无触屏不欢 “电子娃娃”令人忧在给孩子提供电子产品之前,先让他们健康成长。现实世界里,有许多可让孩子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孩子们会遇上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失望。把电子产品放在家长注意力可及之处或显眼处,不要把电子产品放进孩子房间,除非他已够成熟或有责任感。如果孩子过分沉迷电子产品,牺牲掉日常社交活动,荒废学业,睡眠不足,或因过分操作电子产品而情绪行为障碍,必须果断制止。别让孩子整天坐在椅上凝视屏幕。多让孩子走出户外活动,体力游戏能促进身体发育,健身健脑。研究成果显示,喜好游戏的儿童在语文能力、社交技能和想象力方面有卓越表现。选择那些让孩子成为主导者(不是被动者)的电子产品。避免买用那些刻板地重复和只有单一模式答案的软件,也避免买名曰“教育娱乐并重”、内容却充满电子游戏色彩的软件。每隔20分钟劝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休息一会。儿童每天面对电子产品的总时间不可超过4小时。家长应经常腾出时间跟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需要与兴趣。引导孩子产生正当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好学习、娱乐、作息时间,提高孩子自我控制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