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管特性实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67710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喷管特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喷管特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喷管特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喷管特性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喷管特性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管特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管特性实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喷管特性实验实验一 喷管特性实验1、实验内容测定不同工況(初压不变,改变背压p )时 气流在喷管中的流量/1绘制亠p曲线,比较 ;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严确定临界压m maxZJ O测定不同工况下气流沿喷管各截面(喷管轴 线位置)压力的变化,绘制出一组曲线, 分析比较临界压力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观察1.11.2最大流量qqm max和记录临界压力出现在喷管中的位置。2、实验要求验证并进一步加深对喷管中气流基本规律的 理解,牢固树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 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辽比较熟练地掌握用热工仪表测量压力(负 压)、压差及流量的方法。重要概念1的理解:应明确在渐缩喷管中, 其出口处的压力不可

2、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 不可能高于声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重要概念2的理解:应明确在缩放喷管中, 其出口处的压力可以低于临界压力,流速可 高于声速,而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3、实验仪器与设备2.12.32.4R:l=j|=1I三|=|I三U=i本系统由实验台本体、真空泵、数据采集 系统(电测仪器、传感器集线盒、采集与程控机 箱)计算机等组成。其中传感器集线盒、采集与程控机箱、计算机并口由计算机打印共享线连接。实验台由进气管、孔板流量计、喷管、测压 探针真空表及其移动机构、调节阀、真空罐等几 部分组成,见图 1。进气管(1)为巾57X35无缝钢管,内径巾50。(2)空气自吸气口进入进气管,

3、流过孔板 流量计。(3)孔板孔径巾7,采用角接环室取压。” (10), 背压用调节阀(11)调节。真空罐(12)直径巾部有排污口;供必要时排除积水和污物之用。为接小震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13)连(4) U形管压差计,流量的大小可从U形管压 差计读出。(5)喷管用有机玻璃制成。配给渐缩 喷管和缩放喷管各一只,见图2、图3。根据实 验的要求,可松开夹持法兰上的固紧螺丝,向左 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6),更换所需的喷管。 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是由插入喷管内的测压探 针(7)(外径巾12)连至“可移动真空表”(8) 测得,它们的移动通过手轮螺杆机构(9)实 现。由于喷管是透明的,测压探针上的测压

4、孔(巾 05)在喷管内的位置可从喷管外部看出,也可 从装在“可移动真空表”下方的针在“喷管轴向 坐标板”(在图中未画出)上所指的位置来确定。 喷管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真空表在实验中必须测量四个变量,即测压孔在喷 管内不同截面的位置、气流在该截面上的压力 、背电、流量,这些量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 位置、可移动真空表、背压真空表以及U形管压 差计的读数来显示。本实验台配套的仪器设备选型如下:电测仪器包括负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位 移传感器,它们分别将可移动式真空表、U型管 压差计、测压探针在喷管内不同截面上的压力转 换为电讯号输入传感器集线盒,然后在计算机上 直接得出实验曲线。真空泵:1401型

5、排气量3200升/分图1喷 管实验台1.进气管2空气吸气口 3.孔板流量计4.U形管压差计5喷管6.三轮支架7测压探 压针8.可移动真空表9.手轮螺杆机构10.背压真空表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 接头4、实验准备4.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1)由能量方程:” i ,6 q = dh + de 22 f6q = dh -vdp-v dp = e de(1) 可见,当气体流经喷管速度增加时,压力必然下降。2)由连续性方程A1 - A2 - Cf 2A - Cf _ 常数VVV1 2有dAdv dc-fAvc及过程方程-k=常数有kdvdpvp根据-v dp c dc马赫数M =而c

6、=.丽得:dA dc-(Ma 2 -1)匚Acf显然,j当来流速度Ma 1时,喷管应为渐缩型(dA 1时,喷管应为渐放型(dA 0) 本实验所涉及的喷管结构分别如图2、图3 所示。O n彳卜:o LTi图 2 渐缩喷管 图3缩放喷管4.2气体流动的临界概念喷管气流的特征是dp 0,dV 0,三者f” I之比称为之间互相制约。当某一截面的流速达到当地声速 (亦称临界速度)时,该截面上的压力称为临界 压力(P )。临界压力与喷管初压 临界压力比,有:pY 二一P1k -1 对于空气,经推导可得:Y 二 0.528当渐缩喷管出口处气流速度达到声速,或缩 放喷管喉部气流速度达到声速时,通过喷管的气 体

7、流量便达到了最大值( q ),或称为临界流量。 qm max可由下式确定:q = Am max minI 2k ( 2inl k + 1 I k + 1(4)式中:,=JAmin最小截面积(对于渐缩喷管即为出口处 的流道截面积;对于缩放喷管即为喉部处的流道 截面积。本实验台的两种最小流道截面积均为 19.625 mm2。4.3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1)渐缩喷管渐缩喷管因受几何条件(dA )的限制,由式 (2)可知:气体流速只能等于或低于声速(c c); 出口截面的压力只能高于或等于临界压力 (p, p );通过喷管的流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最大2c , 亠.亠流量(q )。根据不同的背压(p),渐缩喷管

8、q化可分为三种工况,如图4、图5所示: A亚临界工况(p * ),此时q p2 b),此时q= qmm maxB临界工况(p = p bcp = p = p2bP ),此时q = qcmm maxc超临界工况(pbp = p p2cb图中虚线表示理想气流,实线表示实际气流。由于气流有粘性摩擦,在壁面附近形成边界 层。随着流程 x 的延长,边界层厚度加厚,减小了实际流通面积。所以,实际流量总是小于理论 流量。同时,边界层的存在还使管内气体压力的 分布发生一些变化。Kr.-s I图4渐缩喷管流量曲线耳/乩03Al.Vf1)50),出口截面的流速可 超声速(c c),其压力可低于临界压力(p p),

9、f2c但因喉部几何尺寸的限制,其流量的最大值仍为 最大流量(。)。q气流在扩大段能做完全膨胀,这时出口截面 处的压力称为设计压力(p )。缩放喷管随工作 d背压不同,亦可分为三种情况:A背压等于设计背压(p p)时,称为设pb pdl=JI计工况。此时气流在喷管中能完全膨胀,流量达 到最大流量。在喷管喉部,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气流在速度达到声速。在扩大段转入超声速流动,出口 截面的压力与背压相等(p p p )。B背压低于设计背压(p p)时,气流在 b d喷管内膨胀过度,其压力低于背压,以至于气流 在未达到出口截面处便被压缩,导致压力突然升 跃(即产生激波),在出口截面处,其压力达到 背

10、压。激波产生的位置随着背压的升高而向喷管 入口方向移动,激波在未达到喉部之前,其喉部 的压力仍保持临界压力,流量仍为最大流量。当 背压升高到某一值时,将脱离临界状态,缩放管 便与文丘里管的特性相同了,其流量低于最大流量。缩放喷管的流通特性如图6、图7所示。l=j|=|i,r0.2KFin5101520253035404550x (mm)图了缩放喷管压力曲线00. 10. 20.30.40.5.&0. T圈6缩放喷管流量曲线0. 80. 91. 0PiPl0.10.80.7fIPi 60.50.0.1.00.95、实验步骤分别对渐缩喷管和缩放喷管进行如下相同步骤:5.15.25.3装好喷管。对真

11、空泵做开车前检查(检查传动系统、油 路、水路)。检查无问题后打开背压调节阀, 用手转动真空泵飞轮几周,去掉气缸中过 量的油,开启电动机,当达到正常转速后 可开始实验。测量轴向压力分布:空表读数),并记录下该值。1)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进口截面之外, 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至一定值(见真2)转动手轮,使测压探针向出口方向移动。 每移动一定距离(一般约2-3mm)便停 顿下来,记录该点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 压力值,一直测至喷管出口之外。把各 个点描绘到坐标纸上,便得到一条在这 一背压下喷管的压力分布曲线。3)若要做若干条压力分布曲线,只要改变 其背压值并重复(1)、(2)步骤即可。I三i=i5.4流

12、量曲线的测绘2)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每一次改变201)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 打开罐后调节阀,关闭罐前调节阀,启一30mmHg柱,稳定后记录背压值和U型 管压差计的读数。当背压升高到某一值时, 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便不再变化(即流量 已达到了最大值 )。此后尽管不断提高背 压,但U型管压差计的液柱仍保持不变,这时测23点。至此,流量测量即可完成。5.5 接通电测仪器,分别记录 q p 曲线和 px曲线。qm pbpx5.6 停车。实验结束后的设备操作:打开罐前调节阀, 关闭罐后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3分钟后停真 空泵并立即打开罐后调节阀,让真空泵充气(目 的是防止回油)。最后关闭

13、冷却水阀门。5.7认真做好原始记录。1)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2)常规数据记录:当地大气压力、室温、实 验环境状况。3)技术数据及绘制的图形等记入附表内。空泵下次的启动。7、实验纪录及报告7.1数据处理1)压力值的确定(1)本实验装置采用的是负压系统,表 上读数均为真空度,为此须换算成绝对压力值( p):6、实验注意事项真空泵在停机前,先关闭真空罐出口 的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关停真空泵后, 立即打开此阀(真空泵上装有充气阀的还 可打开充气阀),让真空泵充气。这样做, 一方面防止真空泵回抽,以免损坏用非耐 油橡胶制成的减震软管。另方面有利于真p = p pav( 5)式中:卩一大气压力(mmbar);ap 一真空度。v(2)由于喷管前装有孔板流量计,气流 有压力损失。本实验装置的压力损失为U型管 压差计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