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对策范文25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67568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对策范文2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申论对策范文2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申论对策范文2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申论对策范文2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申论对策范文2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对策范文2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对策范文2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申论对策范文 25篇实现“节能减排”的对策2“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3“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4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对策5如何“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6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对策7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对策8解决“药品短缺”问题的对策10“药品安全”问题的对策11怎样建设和谐文化12如何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13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5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15如何推进“垄断行业改革”17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18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如

2、何 “保护知识产权”21我国“事业单位”问题的对策22我国“部门利益”问题的对策23如何建设“社区卫生服务”24怎样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房价上涨过快”的对策26“保障性住房”问题的对策27“加快技术创新”标准表述28“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29实现“节能减排”的对策: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一方面,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 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 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

3、的 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二、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应在 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 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同时制定节能、节水、 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 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 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应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 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

4、 创新模式,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监督。凡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 任书的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 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 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 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 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

5、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 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 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五、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 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同时,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 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 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六、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

6、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 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 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国和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同时,加强能源统 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七、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在主要新闻媒体重要版面、重 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 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 以表彰

7、和奖励,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一、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 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主 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因此,不仅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 存量也应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尽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 生生活费,让每个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 村中小

8、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 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 的办学条件。二、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 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 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 到初中的办法。三、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对符 合规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实行“两个为主”的基础上(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中小学为 主),

9、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在当地公办的中小学进行学习。四、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 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 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五、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有教育系 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 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 优良作风。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道德建设,

10、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继续实施高校招生 “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一、要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 基础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 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 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1)是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 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11、。2007 年, 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 “三农”。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 益。2)是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 业补贴制度。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 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 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 支

12、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 健全制度。3)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 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 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4)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 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 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其 主要包括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

13、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业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十一五”时期,要解决1.6 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人 口安全饮水目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继续推进农 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 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三、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 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

14、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 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 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 税收优惠等;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 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三是大力 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走 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五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家、省、 市、县四级农业

15、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 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 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具体包括: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 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 物质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

16、代农业的 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 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是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2)是加强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3)是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四是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 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