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67384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导学案: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高考预测结合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考查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规律。二、自学自练(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_实现(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

2、而动全身”三、考点讲解考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整体性1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

3、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南方低山丘陵区,如图所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见下图。.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四、练习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

4、染 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 Aa Bb Cc Dd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 Aa Bb Cc Dd (2011年广东卷)5.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

5、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0 年江苏卷)6.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 A水文 B地形 C气候 D植被9下图反映了地理

6、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11.下列叙述中,属于 P 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12(2012安徽蚌埠一模)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_;植被_。(2)区

7、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自学自练有机物 光合作用 物质和能量 统一的 其他各个要素四、练习:【解析】第1题,漫画反映的主题是植被破坏导致区域内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干,土地沙化严重。第2题,图中反映了植被破坏会引起降水减少、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问题,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1.C2.A【解析】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

8、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不同。第4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箭头b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3.A 4.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与黄土高原的特征不相符;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故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自然、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答案】5.C【解析】火山灰的迁移顺序结合提取信息火山喷发;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火山灰先漂浮在大气圈后慢慢沉积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后沉积到岩石圈。【答案】 6.A【解析】从图中可知林地变成了梯田,说明植被遭毁变成了耕地,水土流失加剧,所

9、以植被的变化是引起该地区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7.B8.D【解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答案】 9.B【解析】第10题,图中气候、河流、地形、土壤和植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易分解,(肥力)水土流失快形成贫瘠的红壤。【答案】 10.A 11.C【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2.(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