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67177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导学案(周晓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科目:数学 组别:数学教研组 姓名:周晓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导学指导:(快速预习课本P19P21)一、知识链接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

2、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自主探究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那么一个人向右走4米,再向右走2米,两次共向右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那么一个人向左走5米,再向左走3米,两次共向左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左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左走3米,再向右走5米,这个人相当于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右走3米,再向左走5米,这个人相当于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右走5米,再向左走5米,这个人相当

3、于从起点向 走了 米;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4)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右(或向左)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以上有6个算式)。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4.新知应用 例1 计算(自己动脑动手吧!) (1) (3)(9); (2) (4.7)3.9.课堂练习:1 用算式表达下列

4、的结果:(1) 温度由-40C上70C; (2) 收入7元,又支出5元。 2填空:(口答) (1)(4)+(6)= ; (2)3(8)= ;(4)7(7)= ; (4)(9)1 = ;(5)(6)+0 = ; (6)0+(3) = ; 2. 课本P18第2、3、4题要点归纳:1、有理数加法法则:2、小组质疑:课堂检测:1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2已知a= 8,b= 3;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

5、号时,求a+b的值。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科目:数学 组别:数学教研组 姓名:周晓强课题: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预习课本P22P23)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 2、计算 30 +(20)= (20)+30= 8 +(5) +(4)= 8 + (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

6、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例2 计算: 1)(-32 ) + 7 + (-8)2)(2.48)+(+4.33)+(7.52)+(4.33)例3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课堂练习:课本P23页练习 1、2

7、 课堂展示: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课堂检测:1计算:(1)(7)+ 11 + 3 +(2); (2) 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1)若a0,b0,那么ab 0(2)若a0,b0,那么ab 0(3)若a0,b0,且ab那么ab 0(4)若a0,b0,且ab那么ab 04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课堂质疑: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科目:数学 组别:数学教研组 姓名:周晓强课题: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经

8、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重点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导学指导:(预习课本P24)一、知识链接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 .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3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3);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3)= ;二、自主探究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9、。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要计算3(3)=?,实际上也就是要求:?+(3)=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3(3)=6;再看看,3+3= ;所以3(3) 3+3;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1(3)= , 1+3= ,所以1(3) 1+3;0(3)= , 0+3= ,所以0(3) 0+3;4、归纳1)法则: 2)字母表示: 三、课堂展示例4.计算:(1) (3)(5); (2)07;(3) 7.2(4.8); (4)(3;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 课堂练习课本 P25 1、2、3题要点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课堂检测1、计算:(1)(37

10、)(47); (2)(53)16;(3)(210)87; (4)1.3(2.7); (5)(2)(1); 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课堂质疑: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 科目:数学 组别:数学教研组 姓名:周晓强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导学指导:(预习P25P26)一、知识链接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自主探究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 有加法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