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67125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必修3学问点高二历史必修3学问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及评价1、缘由:(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化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更。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开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开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化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疼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开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

3、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的著名论断。(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踊跃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反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2)庄子,继承和开展了老子的学说。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确定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4、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开展趋势。高二历史必修3学问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 从无为到有为(1)缘由: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紧要。(2)目的:为了复原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接受与民休息的政策。(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必需的赋税和徭役等。(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养精蓄锐,汉朝的经济实力慢慢复原和增加,人民生活安定,社会旺盛,国力日盛。(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紧要,割据局面正在形成。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逼着西汉的稳定

5、。(6)为了加强中心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开展须要,踊跃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须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与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2、董仲舒的思想主见:(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

6、纳为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兴起的缘由: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2、儒学教化状况:(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探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化为儒家所垄断。(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化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起先处于独尊的地位。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