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67020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下册证明(一)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证明(一)6.1 你能肯定吗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2.让学生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二、教学过程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采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世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度量、猜测来得到一些结论.那这样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呢?下面我们来动手画一画,然后归纳、总结。如上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度量四边形EFGH的边和角,你会发现什么结论?画出四边形ABCD,找到四边形的中点E、F、G、H后,量了量四边形EFGH的边发现:EF=GH,EH=GF.角

2、EHG=EFG,HEF=HGF.由此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你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改变了四边形ABCD的形状后,它们四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EFGH仍然是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即: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知道:连接三角形的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由于E、F、G、H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以可把这个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即:可以连接AC,也可以连接BD.把四边形ABCD变为ABC与ADC或ABD与BDC.现在我们来连接AC。如上图在ABC中,EF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可得:EF平行于AC且等于AC的一半.同样,在ADC中,GH是ADC的中位线,则GH平行于AC且等于AC的一半.由“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EFGH.又因为:EF=AC,GH=AC,所以得EF=GH.这样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得到: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即:连接AC刚才我们连接了四边形的对角线后,通过推理得证了: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注:本题连接BD与连接AC的推理过程一样.通过观察、猜测、度量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用推理过程得证.2.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

4、的值是质数吗?你能否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当n=0时,n2n+11=11.当n=1时,n2n+11=11.当n=2时,n2n+11=13.当n=3时,n2n+11=17.当n=4时,n2n+11=23.当n=5时,n2n+11=31.由此可知: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6.2 定义与命题定义与命题(一)一、教学目标1.定义的意义2.命题的概念二、教学过程1.讲授新课“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5、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的定义.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图66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

6、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

7、n2n+11的值都是质数.内错角相等.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课堂练习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画线段AB=3 cm.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6.3 为什么他们平行一、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二、教学过程1.讲授新课看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

8、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如上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的定义)1+2=180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1平角=180)3=1802(等式的性质)1=1802,3=180

9、21=3(等量代换)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方括号内的“1+2=180”等,就是上面刚刚得到的“1+2=180”,在这种情况下,方括号内的这一步可以省略.(3)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例1 已知,如上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

10、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180(1平角=180)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以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 已知,如下图,直线ac,bc.求证:ab.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三、课堂练习蜂房的底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

11、形的形状如图617所示,其中=10928,=7032,试确定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解: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是:=10928=7032(已知)+=180(等式的性质)ABCD,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5.4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一、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2.证明的一般步骤.二、教学过程1.讲授新课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例 已知,如图624,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求

12、证:1+2=180.证明:ab(已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180(1平角=180)1+2=180(等量代换)图625证明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命题的条件即已知事项,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符号,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的条件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写好了已知

13、、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三、课堂练习补充练习1.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625,AOB、BOC互为邻补角,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证明:OE平分AOB.OF平分BOC(已知)EOB=AOBBOF=BOC(角平分线定义)AOB+BOC=180(1平角=180)EOB+BOF=(AOB+BOC)=90(等式的性质)即EOF=90OEOF(垂直的定义)2.已知,如上图,ABCD,B=D,求证:ADBC.证法一:ABDC(已知)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D+C=180(等量代换)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

14、法二:如上图,延长BA(构造一组同位角)ABCD(已知)1=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已知)1=B(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法三:如上图,连接BD(构造一组内错角)ABCD(已知)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已知)B1=D4(等式的性质)2=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教学目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二、教学过程工人师傅将凹型零件加工成斜面EC与槽底CD成55的燕尾槽的程序是:将垂直的铣刀倾斜偏转35角,就能得到55的燕尾槽底角.图1图2 图3为什么铣刀偏转35角,就能得到55的燕尾槽底角呢?1.讲授新课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观察如下的实验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顶点B、C为定点,A为动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