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66939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公司管理整本重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公司管理第一章一、 公司的概念: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二、 公司作为法人组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 公司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财产。2、 公司必须是一个组织体或组织机构。3、公司必须独立承担责任。三、 公司的特征1、 具有盈利性 2、法人性 3、社团性 4、依法认可性四、 公司产生的必然性1、 公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公司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动力。2、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资本迅速集中,从而使公司成为商品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组织形式。3、 信用制度的形式和发展,加速了公司制的产生和发展。五、 公司产生的经济根源的方面1、 分散单个资本所承担的经济风险。

2、2、满足大规模资本需求。3、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六、 公司的起源1、 认为公司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地中海大陆的地中海沿岸,是由家族经营团体发展而来的。2、 起源于中世纪的海上商贸,是由船舶共有、康孟达等组织发展而来的。3、 起源于中世纪的海上贸易,又其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由船舶共有、康孟达、索赛特斯及家族营业团体发展而来。七、 公司的演变1、 近代早期公司的发展。 2、近代晚期的公司发展。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公司的发展。4、19世纪中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司的发展。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的发展。八、 现代公司在经济中的地位1、 公司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 大型公司和巨型公

3、司控制着国名经济的命脉。九、 现代公司发展的新趋势1、 跨国经营和生产国际化趋势。2、股份公司的联合控制趋势。3、国有公司私有化趋势。 4、公司经营多样化趋势。5、公司管理“民主化”趋势。 6、公司的小型化和专业化趋势。十、 我国公司发展的新时期的特点1、 有关公司的立法不断完善。 2、股票市场正式开业。3、股份公司迅速增加。 4、企业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得到发展。5、房地产公司成为发展的新热点。6、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第二章一、公司与相关组织的比较1、独资企业与公司的主要区别:(1)设立的主体不同 (2)财产关系不同(3)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4)承担的责任不同 (5)法律地位不同

4、2、合伙企业与公司的主要区别:(1)成立的基础不同 (2)信用基础不同 (3)财产关系不同 (4)承担的责任不同 (5)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 (6)法律地位不同二、现代公司的功能1、公司的经济功能:(1)有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实现。(3)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4)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5)有利于开发新产品。2、公司的管理功能:(1)公司有利于实现各种经济活动在组织上的结合,实现多种经营。(2)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 (3)加强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三、公司章程1、含义:是公司成立和办理登记的必备条件,是规定行为准则的公开对外的基本法律文件。2、公司章

5、程及其遵循的原则:(1)章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章程所载明的事项必须齐全。(3)公司章程应经法定程序讨论通过。3、公司章程的作用:(1)公司根据章程规定的基本原则,可制定具体的经营方针和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章程的实施。可以开展经营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2)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的基本权益与义务,是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3)公司章程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对公司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司一旦发生违反章程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责任。(4)公司章程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登记主管机关实施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4、公司章程的主要内容: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的来源与数

6、额、公司机构、法定代表人及产生的程序、利润分配办法和经营范围。5、公司章程的修改:(1)一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不得随意修改。(2)如需修改章程,应当根据原章程规定的修改程序进行,修改后的章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才具有法律效力。第三章一、公司设立的原则:1、特许设立原则 2、核准设立原则3、准则设立原则 4、严格准则设立原则二、设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1、现有企业联合组建成为公司的可行性研究:(1)生产、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2)经济合理性研究。2、新创办公司的可行性研究(1)公司设立的机会研究 (2)公司设立的可行性研究三、有限责任公司设立1、有

7、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订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有公司住所2、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程序:(1)签订公司设立协议 (2)制订公司章程(3)缴纳出资 (4)办理设立登记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购和筹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筹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公司住所。2、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8、的程序:(1)发起设立的程序:A:签订发起人协议 B:制定公司章程 C:认购公司股份 D:缴纳出资 E:组建公司机构 F:申请设立登记(2)募集设立的程序:A:签订发起人协议 B:拟定公司章程草C:认购股份和缴纳出资 D:募集股份 E:认股人认股并缴纳股款 F:召开创立大会 G:办理设立登记第四章一、产权与产权制度1、产权的内含:(1)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2)产权的核心和基础是所有权,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社会行为权利。(3)产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4)产权的各项权能不仅可以分解与组合,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权能还会发生变化。2、制约产权制度变革的因

9、素:(1)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2)财产关系的所有制特征(3)实现企业职能所必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特征3、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使用权。4、产权的界定,有以下几种形式:(1)私有产权 (2)社团产权 (3)集体产权 (4)国有产权四、产权结构的效率: 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转化为内部化的激励。五、交易成本:是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六、公司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1、企业法人财产的特点:(1)企业法人财产从归属意义上讲,是属于出资者(股东)。(2)公司的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2、公司产权制度的特征:公司

10、产权制度在确立法人财产基础上,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3、公司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1)公司是由法人治理结构来统治和管理的。(2)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3)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组成的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制衡关系,可以相互制约,从而保证公司资产的完整体和体现公司法人团体的意志。七、产权的股权形态和实物形态1、股权形态的恶含义: 指对公司资产通过购买股票的形式来占有。2、实物性态的含义:指对资产直接的实物占有。八、公司产权运行市场化的含义和条件1、含义:指股权形态的所有权运行的市场化、实物形态的法人产权

11、运行的市场化和产权运行评价的市场化。2、条件:(1)原始所有权、法人产权及其经营权的分离。(2)原始所有权的商业化,即资产 采取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表现出来。九、产权市场交易的含义、意义、对象和形式1、含义:就是公司以各种产权客体为交易对象,以各种资产处置方式为交易形式,以比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取比较好的经济收益的经济活动。2、意义:(1)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2)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重要部分。3、对象:企业产权4、形式:(1)兼并 (2)合并 (3)租赁 (4)拍卖第五章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1、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作用。2、强调企业所有权或企业的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作用。3、强调

12、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二、公司治理结构原则1、股东权利 2、对股东的平等待遇 3、利害关系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4、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5、董事会的责任三、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与激励机制1、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机制(1)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 (2)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3)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 (4)市场对经理人员的监督2、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1)以现期绩效为标准设计激励机制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经理人员的责任是把公司经营好。(2)以未来绩效为基础设计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是期股和股票期股。第六章一、公司领导体制的特征:(1)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2)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13、之间存在着信任委托关系。(3)董事会于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4)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关系。二、公司管理者的地位和特征1、地位:2、特征:(1)公司管理者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2)构成管理者群体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管理者的职能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3、指挥职能 4、控制职能四、管理职能在不同管理层次上的区别:1、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在四项职能上所花的时间是不相等的。2、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同一种职能时,其职能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和重要程度不同,相应地执行职能的过程及其妖气,或所形成结果

14、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五、管理者的技能与素质1、技能:(1)技术技能 (2)人事技能 (3)概念形成的技能2、素质: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技能素质 (4)心理素质 (5)生理素质六、企业家的职业化1、企业家的含义:指专门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承担经营风险,并对企业经营成果负最终责任,取得较大成就的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2、现代企业家的特征(1)高效化 (2)科学化 (3)电子化 (4)专业化(1)主题思维 (2)敏锐观察 (3)冒险精神 (4)勇于创新 (5)果断决策 (6)知人善任 (7)独立见解 (8)富有自信 (9)情操高尚 (10)讲求效率第七章一、公司战略管理1、含义:使用公司战略作为手段对公司活动进行管理。2、特征:(1)公司战略管理有双重目的。(2)公司战略管理的对象是公司发展全过程。(3)公司战略管理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结合。(4)中心是寻求公司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5)公司战略管理是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管理。(6)公司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新。二、公司战略管理过程1、使命与目标:(1)使命 (2)目标2、外部分析:(1)公司宏观环境分析:A:政治法律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2)公司运作环境分析:A:客户 B:供应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