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66452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带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法和隔离法1、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 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 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A )2、如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若物体b在a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则( A )A、a保持静止,而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B、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C、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D、因未给出所需数据,无法对a是否运动或有无运动趋势作出判断;图3、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图 所示的联结. 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

2、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 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A)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mMF4、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它们静 止在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F拉物体,它们仍静止不动。如右图所示,这时m与M之间,M与水 平面间的摩擦力分别是(C) AF,FBF,0 C0,FD0,0abcFbFc5、如右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4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

3、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f1 0 ,f2 4N ,f3 6N 。21346、质量为m的四块砖被夹在两竖夹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则砖2对砖1的摩擦力为 mg 。则砖3对砖2的摩擦力为 0 。POAQB7、有一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放置,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右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

4、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B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9. 如图10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今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BC )A. 人拉绳的力是200N B. 人拉绳的力是100NC.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右D. 人的脚对木板的摩擦力向左10. 质量相同的四木块叠放在一起,如图11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分别作用的第2块和第4块木块上,四木块仍然静止,则从上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多大?11. 在图12中,吊篮重300N,人重500N,

5、绳子质量及其与滑轮摩擦不计,要使吊篮离地上升,则人的拉力至少多大?400N12、 如图,倾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13、如图所示,mA=1kg,mB=2kg,A、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水平面光滑。用水平力F拉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10N和F=20N时,A、B的加速度各多大?5m/s2;7.5m/s2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g,则小球在

6、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AB F 15、如图9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角的力F作用,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角的力F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A)A、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B、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C、对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 D、水平面对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16、如图10所示,质量为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 g ()g/()g/17、如图11所示,在两块竖直的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

7、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对第3块的摩擦力大小为(A) A、0 B、mg C、mg/2 D、2mg18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AB )A. 减小A物的质量 B. 增大B物的质C. 增大倾角 D. 增大动摩擦因数m2m119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放在沿平直轨道向左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当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与物体m1相连接的绳与竖

8、直方向成角,m2与车厢相对静止。则 (BD) A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B绳对物体m1的拉力为m1g/cosC底板对物体m2的支持力为(m2-m1)g D物体m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tanBAF20如图所示,A、B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力F拉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长度为L1;若将A、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恒力F拉A,使A、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2。若A、B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L2L1BL2L1 CL2L1 D由于A、B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L1、L2的大小关系21如图所示,质量

9、为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小球上下运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g ()g/ ()g/2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受水平恒力F1,B受水平恒力F2,F1与F2方向都向右,但F1F2若物体A和B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B受到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应为:(D)A,向左 B,向右 C,向左 D,向右abF23图中a、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上的外力。已知a、b的接触面,a、b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正确的说法是(D) Aa、b一定

10、沿斜面向上运动 Ba对b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a、b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a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2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且m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人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人受到向右的摩擦力C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D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大ABF25如图所示,两矩形物块A和B叠放在竖直的弹簧上,已知mA=2m,mB=m今用一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压物块A(未超

11、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在突然撤去力F的瞬时A对B的支持力多大? AB整体: F=3ma(1)A为对象: FN-2mg=2ma(2)2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倾角q 为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人在木板上跑,假如脚与接触处不打滑(1)要保持木板相对斜面静止,人应以多大的加速度朝什么方向跑动(2)要保持人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不变,木板将以多大的加速度朝什么方向运动)q(1)以人和板为系统:(M+m)gsinq= m a(2)以人和板为系统:(M+m)gsinq= Ma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

12、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或过

13、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