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字教案硬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6595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写字教案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写字教案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笔部分上下结构的字(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横”笔书写歌;2.上下结构的字(一)。教学目标朗读“横”笔书写歌;掌握识理写字知识:横画多,竖画少,横较密,长短不一,竖粗疏而短。正确书写“渠”和“青”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横画多,竖画少,横较密,长短不一,竖粗疏而短”的写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名人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3.朗读“横”笔书写歌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渠”和“青”两个字。2.指名读“渠”和“青”两个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渠”和“青”两个字。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临

3、写“自主练字”部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结构的字(二)。教学目标掌握识理写字知识:上部分为左右结构,笔画较多,下部分笔画较少,两部分比例得当。正确书写“聚”和“热”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两部分的比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欣赏本班学生作品导入,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

4、学习“聚”和“热”两个字2.指名读“聚”和“热”两个字*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聚”和“热”两个字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

5、字如其人”,我们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留的将来咱班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书法家。六、布置作业临写“自主练字”部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结构的字(三)。教学目标掌握识理写字知识:上部为宝盖一类部首,形似帽子一样盖住下面笔画。正确书写“宾”和“宇”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名人练书法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写字的兴趣。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

6、肩平、臂开、足安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3.齐唱写字歌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宾”和“宇”两个字。2.指名读“宾”和“宇”两个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宾”和“宇”两个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

7、业临写“自主练字”部分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结构的字(四)教学目标掌握识理写字知识:上部分笔画少,下部分笔画多,上小而紧,下大而疏。正确书写“茅”和“葛”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上小而紧,下大而疏的书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欣赏本班学生作品导入,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

8、茅”和“葛”两个字。2.指名读“茅”和“葛”两个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茅”和“葛”两个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临写“自主练字”部分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结构的字(五)教学目标掌握识理写字知识:下有底托的字,上部笔画被托于其上。

9、正确书写“盛”和“岩”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下有底托的字的写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欣赏本班学生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3.齐唱写字歌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盛”和“岩”两个字。2.指名读“盛”和“岩”两个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

10、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盛”和“岩”两个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留的将来咱班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书法家。六、布置

11、作业临写“自主练字”部分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上下结构的字(六)。教学目标掌握识理写字知识: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宜短仰钩要长。正确书写“冠”和“宅”两个字。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有俯钩和仰钩的字的写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欣赏优秀作品导入,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3.齐唱写字歌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

12、冠”和“宅”两个字。2.指名读“冠”和“宅”两个字。3.学写本课字(1)观察:什么结构?你认为哪一笔较难写?(2)指导练习写本课字学生说出“冠”和“宅”两个字的笔顺,教师写此字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双姿)(3)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对好的作品奖励画星。四、欣赏作品(本节课本班作品)1.小组互评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进入“随文写字”部分(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4.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我们时时刻刻可以写字,处处可以练习,但不要乱涂乱画,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们汉字横平竖直,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不留的将来咱班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书法家。六、布置作业临写“自主练字”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