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65954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现今,无论是数学课还是语文课,都在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每接一个新班时,我都要单独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上一节怎样提问题的培训课,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是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让学生知道“自己不会讲或认为讲不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在三人小组内交流,也可以下座位请同学帮助。”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评出好的问题,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好的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不懂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根据学情,在课堂上确定本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一步的原则是: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悟多练习。

2、对于大部分问题,我的操作方法是,学生读不懂的,利用工具书读懂;利用工具书读不懂的,问三人小组的同学;三人小组还读不懂的,问六人小组;六人小组还读不懂的,问大组的同学;大组还不懂的,问其它组的同学;到这时还读不懂的,全班讨论;全班讨论还不懂的,课下上网查资料、访问。在学生学习课文时,能悟出多少就悟出多少。上届学生问我问题,我总是说:“不要问我,去问同学,去问家长,去问电脑,去问图书。”时间长了,有的学生问我:“你怎么什么都不会。”我告诉学生:“我现在想让你们明白,除了老师,你们学会知识的途径还有很多,人人都可能是你们的老师,所有的媒介也都可能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做,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我还说:“如

3、果你们能把老师难住,我会向你们致敬,我会表扬你们。”其实,这样做还有许多好处,如增强学生的团结,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会的知识会很牢固等。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这样做可能不能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长期坚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绝对有好处。可是,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李跃进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说:“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具体点,从哪些方面提问题呢?1、从文章题目上提问题。主要是思考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还可以根据具体题目思考具体的问题。如:为中华之崛起

4、而读书这篇课文,看过题目后,学生可以问“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还可以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有一个学生提的问题是,题目为什么用两个相反的判断来做题目?题目为什么加引号?它的含义是什么?2、从标点上提问题。在特殊的标点处思考。思考为什么用这个标点?这个标点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四自然段的前几个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来。我是在等不及了。”在这一段里,连续用了五个句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这样用标点符号?”“这从五个句号当中,我们体会到什么?”又如,慈母情深这一课中几个自然段:母

5、亲大声说:“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在这几段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要钱这个词问什么要加双引号?”“句子中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从字词上提问题。思考“字词”的意思是什么?(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字词”的作用是什么?从这个“字词”可以体会到什么?并有感情的把含有这个字词的句子读出来。如:落花生这课中的第一段“竟然”这个词,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竟然”是什么意思?“竟然”这个词写出了什么?请你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惊喜的感情。又如

6、,学会看病中第十八自然段:“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的“喋喋不休”,学生提的问题是“喋喋不休”的意思是什么?“喋喋不休”这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4、从关键的句段上提问题。思考句子的意思,段落的意思,句子段落的表达方法,句段的类型,句段的作用,句段所体现的感情,句段的写作的角度等。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父亲面对大家的劝告时,分别说了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作者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体现了什么?”又如,难忘的一课中的第三、四自然段: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

7、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针对这一段提出的问题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应该是紧接着上面的内容,为什么单独成段?”“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什么感情?5、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提问题。语文新课标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读完课文后,应该对课文的内容用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应该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理解。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应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你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6、从修辞方法上提问题。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思考的问题有:“这个句子运

8、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这个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你体会到什么?”如,窃读记的第四自然段:“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就可以提出以上的问题。7、从给读者的感受上提问题。语文新课标上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每一课的课后或课前,也都有让学生独自感受的问题。如,别饿坏了那匹马阅读提示上的问题是:“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草原的课后题第三题是: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8、从课文的空白处联想开去,提出问题。如,老人与海鸥的第18自然段:

9、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漩涡中脱出身来。第十八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也是文章的空白处,在这个地方,学生提的问题是:“这个标点的作用是什么?”“海鸥还有什么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此外,还可以从写作顺序上提问题: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空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等等,都可以提出问题。也从课文的写作背景上提问题: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文

10、章所体现的思想意义,时代特征等。学贵有疑。从生疑到析疑,最后到释疑,这就是知识加工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有效学习的特征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力争解决一些问题。我想,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平时再积极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问题意识会有帮助的。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最后,我用我去年在“读教育的力量的回报会上的”发言中的一句话做个小结来结束这次发言,其实,这也是我让学生质疑释疑的真实想法:不是每一股高山上的流水都能形成瀑布,不是每一处高山上的积雪都能形成泉水,有那么一处就形成了黄果树瀑布,有那么一处就形成了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同样,不是每一个质疑都能成为一种新的发现,只要有,就能形成落差,就能成为一种教育的期待。只要有一处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独自成长的一种痕迹。经常有质疑,经常有落差,这就是一种教育的成长动机,一种新发明的源泉,一种新发现的萌芽。说不准,有那么一次质疑就能成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