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6576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的变异”花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设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的变异的教学设想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最后一节内容。而变异是普遍存有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深切的感知这个知识点。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严谨的测试数据,并能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水平;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大小花生本来就有一定的理解,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验态度。三教学目标首先,明晰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并依此实行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有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水平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升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水平。 2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收集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学难点 1能够说出引起两种变异(遗传变异与不遗传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四教学设想本课原本是两个课时,我将其合为一课时,又是实验课,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我想给自己一个

3、挑战,另一方面,我使用了学校推行的“四步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阅读了课本,并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步骤。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有的生物现象,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同样也就没有适合性,所以,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但与遗传相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个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协助学生理解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能够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

4、生物性状的改变是能够传递给后代的。而且因为现在媒体的发达,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了解世界,他们本事就具备了一些相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现在他们又处于一个好奇心较强、热爱争论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能通过自己对生物界中的现象的分析得出变异的概念和原因,以及最终能总结出变异的真正意义.本节课的特点在于每一的知识点都采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最终大家一起分析得出结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科学实行探索的兴趣。把所学的一些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分析出问题的本质,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水平,让

5、学生知道自己真的是学有所用。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记住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步骤:1“生物的变异”这个节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生物中比较有意思的一节,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是普遍存有的。这节课着重是探究生物变异现象。使学生们都能够联系到自己以及身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取的是探究性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联系实际发生的一些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实行讨论,并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有的。在本节课的开始部分,通过书上的学生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前面所学的遗传学的知识实行复习。使学生亲自参与

6、到这个活动中,就让他们从自己和身边找不同,增加了变异这个概念的可信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水平。同时也体现出在课堂上“学生”这个主体。这个引入,调动起全班同学的探索欲望,都集中精神随着教师的一步步地深入讲解来学习相关变异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对周围的不同的变异现象实行分析,总结出变异的基本概念以及他的普遍性,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在老师的一步步地引导之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 接着通过花生变异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最终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的水平,使学生的水平提升:l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升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水平。l 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水平。通过

7、探究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自己所学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三点: l 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有的。l 变异的类型: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l 变异的原因: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花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本堂课中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求同存异,既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培养他们的求异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在讨论的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3. 通过解决书上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理

8、解:l 变异的类型: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l 变异的原因: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五 实验教学流程设计本课原本是两个课时,我将其合为一课时,又是实验课,有较大难度。一方面我想给自己一个挑战,另一方面,我运用了学校推行的“四步教学”方法实验准备:让学生课前阅读了课本,并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在课前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实验有了较充分的准备,并且,我让学生讨论思考实验中涉及的每一个步骤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是购买生花生还是熟花生?买多少?要买不同品种,怎么保证是不同品种?量花生是量“花生壳”,还是量“花生米”?并让学

9、生做好分工。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实验课题。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答出确实有大花生和小花生之分。2、指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制定探究计划2、主动看书,讨论、交流制定出完整的探究计划。3、指导学生设展开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探究活动:有效的分工合作;合理分测量结果限时实验:15分钟;充分讨论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有效分工;正确进行测量;抓紧时间完成实验;积极参加讨论4、得出结论,小结变异的原因并指导完成实验报告4、得出结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六实验的教学指导过程实验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是否有效与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密切相关:1、创设故事情境,引发探

10、究兴趣:由课本提供的图片资料创设故事情境:“一天,晓刚带他的好朋友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许多好吃的,其中花生就有大小两种如果你是晓刚的一位好朋友,你认为怎么样?除了其他朋友提的问题外,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吗?”;“两个不同品种的花生,到底会有哪些地方存在差异?”通过特定的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分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事实探究计划,提示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本实验中有几项不同的工作,应如何分工才能提高实验效率?测量花生的长轴应选用什么工具,如何进行测量?至少要测量多少粒花生,为什么?为什么要计算大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统计结果转换为那种形式的

11、图示更为直观、更为简便,也更容易观察?3 学生动手试验学生必须带着课本P42上的4个讨论题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每小组都要计算花生果实的平均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目的才明确,各组及时呈现花生长度的平均值,才能体验合作小组间的竞争性。为提高实验效率,可设计以下几个统计表供学生选择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统计结果。表1 花生果实长度测量记录表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序号小花生长度(毫米)大花生长度(毫米)111212122231323414245152561626717278182891929102030大花生的品均值为: 小花生的品

12、均值为: 表2 花生果实长度统计表长度范围(mm)小花生个数(画 “正”字)大花生个数(画 “正”字)256910131417182122252629303334373840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请两组测量不同品种的代表作汇报,交流各组的分工情况及合作效率,描述所测量的花生果实长度的范围和大小品种的平均值。教师将两组的测量结果合成在同一图表中作对照,让全体学生参考对照,共同评价。5、完成书上实验中的“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l 变异的类型: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l 变异的原因: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七实验反思通过实验学生对探究有更科学的认识,对于实验有更严谨的态度。注意小组长发挥其作用,使实验更快捷,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