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654449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画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北环中学一个现实的画像在常州市学校主动发展与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汇报常州市北环中学 陈小平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首先,允许我代表北环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关心北环中学发展的领导、专家、同仁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常州市北环中学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新村配套公办初中,十多年来几任校长、几代教师为学校积淀了弥足珍贵的办学传统。2004年8月,我被常州市教育局任命为北环中学校长,此时的学校由于外部宏观因素和内部微观因素面临着办学的危机。在基础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对来说,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薄弱环节,北环中学正是薄弱环节薄弱初中的一个真实缩影。五年多来,北环全体师生面对学校的危机,逐步放弃抱怨,

2、即刻行动,凝心聚力,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与构建学校文化过程中,形成了学校办学的共同愿景;形成了北环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这决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价值追求,而是学校整个团队的价值追求。五年多来,北环全体师生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规划、培育学校文化中逐步成长,在一场本土化、本校化的“静悄悄的革命”中逐步得到确实的成果。今天,我只是作为北环团队的一员和在座领导、专家、同行一起来分享北环全体师生五年多来共同走过的心路历程,北环中学五年发展的经验在我们给大家的材料中也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在稍后的主题论坛中还将会有我的同事、学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共同渡过的幸福时光。我的汇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1、主动发

3、展北环机会2、文化自觉北环力量3、教育品牌北环战略 一、主动发展北环机会。 2004年9月,我来到北环的第一个学年,学校正式开始实施第一轮主动发展规划。“学校主动发展战略”是常州市教育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领学校由传统走向现代、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利的重大战略。我和学校整个管理团队在理性认识主动发展对于北环中学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已被市教育局行政审核通过的既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带领全体师生坚定投身于学校的主动发展。从2004年9月到2005年12月实施规划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始终坚守着“三个一”准则,同时倡导和鼓励整个管理团队深入课堂、走进班级、走近师生、广泛调研,逐步诊断、分析、研讨学校

4、办学出现困境的症结,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封闭自守、缺乏自信、缺失幸福”、“学生不爱班级、不爱课堂、不爱课程”、“家长缺少对学校最起码的信任”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逐一明晰,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在北环中学内部还没有形成支撑师生信念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概括地说就是学校文化的缺失。实施规划的一年半时间里,学校管理团队逐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即“学校要发生变化必须发端于内部变革”,怨天,怨地,怨人,不如即刻行动。2004年10月,学校率先发动了一场抵及学校根本的德育改革,即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通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让学生喜欢班级、喜欢学校,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

5、扰教师、学生、家长的问题及学生“学”的问题;2005年8月,学校以教师研修活动为中心发动了内设中层管理机构的改革,通过改革,力图使整个学校的运行“去行政化,走专业化”,即由行政管理走向专业服务,培育教育专家型干部;2005年12月,学校管理团队认识到“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这一办学哲理,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决策,即适时调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把“创造北环教育品牌”作为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确立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2006年6月,常州市教育局组织专业评估组进入学校内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专业评估组对于学校一

6、年半以来的各项改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可以说,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这次基于第三方的专业评估给予了我和整个学校更大的信心。2006年1月到2007年8月,学校依据调整后的规划继续发动和推进各项改革:以学科组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以校内教研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一年半,变革成为了学校的主旋律,而所有的变革都是在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发动和推进的。五年多来,北环所有的改革都遵循了“专业引领、个别发动、自下而上、优秀示范、整体发展”的思想,我和管理团队是改革的领导者、引领者,但不是强制者、发动者,正是如

7、此,北环的改革没有暴风疾雨,有的是人性和人道、温情和温暖。2008年9月,学校被授予了“常州市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荣誉称号。回首实施第一轮主动发展规划的三年心路历程,在思考和实践、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我和全体北环师生对于主动发展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北环中学三年非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是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实现的,学校管理逐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2007年学校中考质量全面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教育品牌形成、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唤醒,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到学生素养、教师专业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这是与学校设计和实施主动发展规划密不可分的,这是与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性、多元

8、化评价机制密不可分的。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深入学校实地采访一周于2010年3月2日的一篇报道中用“北环速度 三年转型”八个字概括了学校2004学年到2007学年这三年的发展,而北环全体师生都深知这八个字的背后实则是主动发展给予学校的信念、动力、成长。学校整个管理团队通过实施第一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逐步学会了用战略思维思考和实践办学。学校主动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制定后关键在于战略实施,即学校要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师生和配置资源。在学校第二轮主动发展规划中,北环全体师生描绘了这样的蓝图:建构管理创新文化、建构教师自主文化、建构效能课程文化、建构学生自治文化。为此,学校管理团队以主

9、动发展规划为行动纲领,制定了常州市北环中学2008-2010学年学校课程规划、常州市北环中学2008-2010学年学科教研组行动建议等战略政策。管理、课程、学生、教师是任何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元素,学校力图通过实施第二轮主动发展规划,把管理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提升学校办学品质。2008年1月开始的两年多时间内,学校始终以主动发展规划为行动纲领,每学年都树立了学年度目标。在学年度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围绕战略重点发动和推进各项改革策略:重建教师研修活动组织、重组教师研修活动时间、创新教师研修活动,优化了学校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颁布课堂教学备课、上课、作业等基

10、本环节的建议和指南,发动了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和谐互助合作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实施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课程统整,将“对学生三年负责,想学生三十年发展”的理念逐步转化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行动。北环中学五年多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实现的,近三年北京、上海、云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内外一百多个地区教育代表团和学校到北环实地考察学习或是邀请学校的干部、老师外出讲学,学校的各项改革得到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等教育科研机构的关注。北环中学五年多来所发生的变化,北环全体师生今天想来还仿如是个梦,但当我们打开心中的记忆

11、,回首北环五年多来走过的每一步,我们的思绪逐渐在清晰:主动发展是北环全体师生圆梦的平台,主动发展是北环全体师生不懈努力的信念,主动发展给予了北环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二、文化自觉北环力量。五年多前制约北环中学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在于学校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所以,2005年底,学校做出了调整主动发展规划的决策,选择了以“和”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就是力图让北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化解办学危机,让北环走向成长、走向发展、走向自强。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彭钢所长认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建构一种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逐渐应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内部动力。北环五年多来的成长和发展,始终遵循着“主动发展

12、求变革,文化立校图自强”这条主线索,从学校文化自觉意识的唤醒到逐步形成过程,也就是北环从化解办学危机、维持学校生存到逐步走向成长发展的过程。(一)班级建设,师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唤醒。1.“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这是2010年第四期上海教育中的一篇报道:“四成都是农民工子女的常州市北环中学通过建设班级自治组织,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爱国家、爱城市、爱学校从爱班级开始。学校从重建班级开始,通过建设班级自治组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自主管理的机会,让本地孩子与农民工子女在协作中互相帮助,共同成长。”2004年10月学校开始实施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对于发动的这场改革,我们

13、坚守这样的德育理念:“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在做法上坚定了这样的信念:“摸着石头过河”、“优秀的智慧在民间”、“让主人地位和权利回归学生”,力图解决三个问题:一、薄弱学校的学生集体能否以自身的力量走向优秀?二、班级能否成为培育学生公民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地?三、“业余班主任”能否走向“专业班主任”? 2006年12月9日学校承办了常州市教育局主办的“班级文化建设曁班主任专业发展”高级论坛,应邀参加本次论坛活动的全国著名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研究专家、南师大博导班华教授在论坛点评中对于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班华教授在回宁以后,专门致信学校,在信中他以专业的

14、视角详尽阐述了对北环中学德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坚定了深入实施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项目的信心。2007年6月中考成绩揭晓,学校用整整三年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生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教师还是北环的教师,学校教育质量开始提升,这主要源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项目的实施。三年德育改革取得的成效,不是依靠学校行政的自上而下疾风骤雨式地推动,而是依靠了教师的思维转型和智慧行动。2.“思维转型,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管理与建设都是动词,但它们的内涵完全不同。传统的班级管理在至上而下的统一要求下,以控制和封闭为向导,以整齐划一为目标,而班级建设

15、则是植根于一个个班级,萌芽于班级内部,以民主和开放为向导,以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为目标。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旨在由传统学校德育走向现代学校德育,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促进每个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3.“抵及学校根本的德育改革!”(1)提升孩子班级生活的精神力量北环中学所有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愿景、文化标志。班级文化主题、班级精神、班训这些班级文化愿景是一个班级所有成员形成的共同愿景,是孩子们自己勾画的,充满了诗意般生活,它让生活在这个班级的所有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让班集体悦纳的,什么是不被班集体允纳的。班歌、班徽、班名、全家福这些班级文化

16、标志都体现了自己的班级个性,与班级文化愿景紧密联系,这是一种隐形的文化陶冶,一个小小的班徽、一首短短的班歌,一张温馨的全家福,其实是凝聚了所有孩子的心。班级文化愿景,让班级所有的孩子拥有了精神动力;班级文化标志,让班级所有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馨。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自己的班级,因爱班级而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在班级生活中拥有了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在班级生活中收获了自己学习的进步。(2)提升孩子班级生活的民主力量北环中学各班级逐步实施由“班务会议”替代班委会,“班务会议”成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各班级逐步实施班级事务项目组替代班委干部,将班委干部涉及的班级事务由项目组承担。班级组织管理机制的改革,让班级所有孩子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愿望等自主申报参与项目组工作,让少数学生从事的班级工作转化为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