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读后感高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65381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活着读后感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活着读后感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活着读后感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活着读后感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活着读后感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活着读后感高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活着读后感高二余华先生的活着我已读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头仍是一番淡淡的,却又无法抹去的苦涩。故事梗概起来很简单,就是福贵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一个平头老百姓后,在时代洪流下,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婿,甚至唯一的外孙。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一些关于读活着高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同,书一开始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甚至带着去当众羞辱大人。“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在父

2、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始重新做人,而悲剧从此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了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朋友。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含泪送人,唯一指望的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后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如果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一定是最好的表达。面对无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响却令人惊叹。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倾家荡产,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决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等他抚养;最后连都离开了他

3、,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悲惨农民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笔下的福贵用自己从旧社会开始,历经、自然灾害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究竟多大。有作家这样评论道“福贵身上是中国近代所有苦难的”。我认为他是亦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典范,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适宜的位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后一点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小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丽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

4、点,却像哄孩子一样温柔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量。活着,在苦难中静静绽放。第一次看活着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也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阅读,囫囵吞枣,只是知道个大概。每当对生活感到困苦的时候,我都喜欢重温一遍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我喜欢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细微情感,那种朴素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描写。本书的主人公福贵,从他朴实的名字中可以看到,其实他的父母是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幸福富贵的生活。然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福贵,他的人生似乎除了悲伤还是悲伤。虽然福贵年少时家境殷实,但他没有珍惜,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人到中年落魄不堪。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了

5、艰辛与坎坷,为母亲求医买药不幸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得幸捡回了性命,可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过世。虽然已经遭受了许多的苦难,但是他的悲剧才拉开序幕。有庆因为被迫献过多的血而丧命,凤霞因难产而逝,妻子也因不堪打击而离去,后来女婿也因为意外而亡。想着福贵还有自己的外孙相伴,可是命运似乎喜欢开玩笑,最后死神也带走了他年仅六岁的外孙。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离自己而去又是何等的悲哀!可是福贵依旧坚强的活着,一个迟暮老人与一头老牛相伴,仍坚持的走下去。我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福贵顽强地活下去?是爱,是爱让福贵顽强地活着。当他因赌一夜至贫时,是父母妻子的爱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时,是母亲对媳妇的信任引导他洗心

6、革面。在他遭受的意外死亡悲哀欲绝时,他心里想着的是怎么不让妻子受伤。尽管妻子有病,福贵不离不弃。越是残酷的打击越显示出福贵顽强的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最后即使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他因为心中有爱,和一头老牛生活在一起。福贵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仍然选择坚持,他是纯粹的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我们深知生命的重要性,而更加的珍惜。那么比照福贵,我们似乎更加的幸运。我们可以在可掌握的时光里努力拼搏,活在当下,珍惜每一段时光,为自己所想的生活而活着。推荐大家都能看看余华的活着,明确活着的目的,明确幸福的含义,不要顾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读过不少余华的作品,曾经被在细雨中呼喊深深折服。今天用了整整一个下午读

7、完了活着(自己很早买过这本书,被人借去未还,前天在F同学家借来了该书),却没有收获预期的精彩。说实话,读着这部公认的悲情小说,我没流一滴眼泪,那种沉闷、略显失真的情节,让我在躺椅上几度犯困,有些章节我是跳读过去的。之所以足读,一是出于对余华同志的敬重,二是逼迫自己做一番思考,再写一篇读后感上传,否那么,我对它的一点点感觉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它借一位老农之口,用平平淡淡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家庭在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灾难,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战争、解放战争、成立、时代、开放初期等历史背景。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的演变史。回头浪子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父母、妻子

8、、儿女、女婿、外孙等所有至亲至爱的人相继死去,他的心底其实在滴血、在哭泣,但他仍然奇迹般地一次次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在风烛残年之际,依然快乐地与老牛为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的艰难,看不到对世道人间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福贵老人也是广阔的一个缩影,他的身上遗存了太多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乐观坚韧。正是无数像福贵这样的老百姓,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那无尽的灾难中挺过来。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呢?唯有几餐温饱与一丝怜悯。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全部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历经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只是很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就是这么简单。而世上却有许多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为了幸福,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名利,只为了爱情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或改变不了命运时,就轻易与世界说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