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65149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大学农学院高产攻关田高产创建与试验方案项目名称 :相同种植密度下平地大小行种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专业年级:20* 级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日期:2013年 7月9日.(一)试验方案一、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项目的意义:本方案主要通过相同条件下对不同播种的方式的调查,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小麦播种的适宜方案与方法。通过不同处理的田间地块的产量选择合适播种方式,达到增产的目的。项目的现状分析:目前大田作业的小麦一般采取机械或者人工播种的方式,对于播种行间距以及播种方式一般采取等行距的播种方案,本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 通过控制行间距的方式来调查其对小

2、麦产量的影响。二、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研究内容、实验设计、测定项目及方法、可行性分析)研究内容:在相同土壤类型、相同肥力水平及相同行距下研究大小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观察及分析这种耕作措施对山农 23 号小麦品种产量等性状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栽培措施,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实验设计:本次试验的实验处理:土地均匀的分成14 块,标号1-14 ,品种内大小行种植方式下产量高低的比较, 1-12 号为试验田, 13,14 号为高产攻关田 , 种植密度均为12 万/ 亩。在试验田中设置6 种行距,分别为:1-2 号: 15cm7-8 号: 30cm3-4 号: 20cm9-10 号: 35cm5-6

3、号: 25cm11-12 号: 40cm测定项目与方法:.1、生育期调查按照小麦各生育期标准,认真记载小麦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期。注明具体的年月日。2、各生育期群体调查1)于小麦四月期定苗,调查及在基本苗数量。2)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成熟期,调查小麦田间总茎数。3、各生育期个体发育状况调查1) 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调查小麦单株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数。2) 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成熟期调查小麦干物质积累状况。4、小麦籽粒灌浆特性调查分别

4、于小麦开花后0、7、14、21、28、35D 取麦穗 15-20 个, 60度烘干、脱粒并测定千粒重。5、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及田间测产小麦生育后期调查穗数和穗粒数; 成熟期收获 1.5 平方米,风干、脱粒称重测产,取籽粒测定千粒重。可行性分析: 在本实验进行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了本项目的现状,同时班级同学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有能力完成该项目。.预期成果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前期观察,认为小麦种植在以行距25cm行距种植方式的小麦产量高,行距从 15cm-25cm产量逐渐升高, 行距从 25cm-40cm产量逐渐下降。本项目的特点与创新之处特点: 本实验通过不

5、同参照实验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小麦数据分析能直接有效的得到观察结果,实验简单,操作方便。创新: 通过对小麦的播种方式调查对小麦栽培的观察分析,了解小麦生育各个时期的生长情况以及小麦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对小麦生长过程有详细的了解, 还能通过实验了解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二)攻关方案一、品种选择及攻关田种植管理计划(一)品种选择要想获得较高而产量,品种选育是不可或缺的。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 是农业科技的载体,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选用良种的原则: 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 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种子的处理

6、:经过一定时间储藏、 加工以后的种子, 发芽率、千粒重、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 要进一步测试鉴定, 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预选品种:山农23.山农 23 号的性状表现综合性状:半冬性,抗寒性较好,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半紧凑,茎叶蜡质,较抗倒伏,熟相较好。 2 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与潍麦 8 号相当;株高 78.6 厘米,亩最大分蘖 82.3 万,亩穗数 29.5 万,分蘖成穂率 35.8%;穗型长方,穗粒数 46.6 粒,千粒重 44.4 克、容重 780.1 克/ 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 硬质。 201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

7、种抗病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20062008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含量 13.3%、湿面筋 31.9%、沉淀值 29.5ml, 吸水率 62.9ml/100g 、稳定时间 6.3min 、面粉白度 76.3 。栽培技术要点:1 、适宜播种期 10 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 万基本苗。2、科学施肥,加强管理:施足基肥,重施拔节肥。3、化学除草。在春季3 月上中旬,采用“苯磺隆”类成分的除草剂,亩用有效成分1-1,5 克,对分均匀喷雾。请注意:尽量不要采用含有“ 2,4-D ”或“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以免出现

8、药害,因畸形穗而影响产量。4、预防病虫害。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小麦抽穗后喷施一次“混合药”,对于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大家都知道,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正值吸浆虫成虫产卵盛期(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二、间管理技术要点及具体实施措施.(一)整地准备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1 、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 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 3000 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

9、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 公斤,磷酸钾 15-20 公斤,硫酸锌 1-2公斤等。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 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二)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1、适时播种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

10、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 10 月 5-10 日播种,到 12 月 10 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 600- 650,能

11、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2、适量播种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 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3、播种深度播深一般以 3-4 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 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三)配套田间管理技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

12、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 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 3-4 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 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 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浇冬水浇冬水的作用: 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满足小麦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