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65078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桩基检测方法及对比分析摘要:近些年,国内建设和交通事业均得到了飞速地发展,高层建 筑和交通运输桥梁越来越多,桩基处理也就愈发广泛,成桩方法多达20 多种,从建设项目安全性角度出发,对桩基工程的质量检测技术也不断 涌现,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之中。本文结合实例对工程中较为常见的 静力试桩法以及动力试桩法这两大类桩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对比。关键词:桩基检测质量检测方法检查1问题提出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成桩工艺也得到了飞速地发展,目前已有20 多种成桩技术,随之而来的是对成桩质量和各个单桩承载力的检测技 术要求,目前随着物理学的发展,桩基检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 目的性角度出发,桩基检测技术主分为两

2、大类,即成桩质量检测与桩基 承载力检测。而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又可以有静力试桩法和动力试桩法 这两种。本文就静力试桩法和动力试桩法这两种。2静力试桩检测法2.1应用价值分析从静力试桩法桩基检测实践经验来看,该方法有着直观形象、科 学可靠等等优点,在桩基承载力的检测实际中以钻芯试验法和静荷载 试验法这两种静力试桩法桩基检测最为常见,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其可 靠程度非常高,通常作为评定标准,这是目前应用动测技术所不能完全 代替静的。2.2存在的缺陷分析从工程实践经验来看,静力试桩法桩基检测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 在费时且费力,检测费用高,还会受到场地的限制等缺点使得静力试桩 法在实际的检测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

3、程度的制约。以钻芯法为例,该 检测工艺采用的是微破损或者是局部破损的检测方式,具有很强的科 学性、直观性和实用性,实践经验表明该检测工艺特别适用于大直径 桩,不过其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的,笔者在实践中将其缺点归纳如下。(1) 在具体的实践对局部缺陷或水平裂缝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利用 钻芯法进行检测,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不是太高。(2) 在运用钻芯法对灌注桩实施检测时,必须要通过钻取的方式才 能取得芯样,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工程实体的局部受到破坏,有可能影响 到结构的稳定性。(3) 钻芯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所要用到的设备比较庞大、 操作上比较费时、检测价格昂贵,所以造成了工程检测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上述缺

4、点的存在,所以通常并不是统统都用钻芯法的,一般是 与其他检测方法配合使用,如果发现桩身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反射, 那么此时借助于钻芯法进行验证。2.3工程案例例如:某工程的基桩,桩径大小为1.20m,长为25m,桩身选择的混凝 土等级是C25。首先借助于低应变检测方式对桩基进行检测,在结果 中发现其中的一根抗波形出现了异常:在位于5.4m的位置上有较为严 重的周期性缺陷反射,同时桩底反射看不到。针对这种情况,工程上借 助于钻芯法对桩身的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在桩身上钻取了 2个 深为7m的孔,取出芯样,并通过分析最终验证到:在位于5.2m5.6m的 区域内夹有大量的泥沙。3动力试桩检测法大量

5、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显示,动力试桩检测法在应力波理论和 振动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于先进的微电子仪器得到信号,加上先进信号 处理技术对桩基进行检测的方法,从物理角度进行区分,通常分为低应 变动力试桩法(LST)和高应变动力试桩法(HST )两种方式,与静力试桩 检测法相比,其有着设备轻便、测试快捷,且检测费用低等等优点。3.1 LST 法(1)应用价值分析。环顾当下国内的检测实际,通常是借助于低应变动测法来检测桩 身的完整性,其原理上主要是反射波原理和振动原理。从目前国内具 体的测试实践应用来看,方法上的形态还是比较多的,有稳态机械阻抗 法和共振法、动力参数法;瞬态激振的瞬态动力法;水电效应法和超声

6、 脉冲法等等。从实践经验来看,采用该检测方式中的超声脉冲法特别适用于在 重要工程中对大直径的长桩进行检测。(2)工程案例。例如借助于FD-P204型动测仪在一次桩基的实际检测中,测得 如下两个典型的波形。横坐标是波的传播时间,纵坐标是电压的变化,从图1所给的测试 波形来看,从图形的振幅和波形图进行分析很明显地可以发现该基桩 只有在桩底部位存在明显的反射,整个波形曲线相当的平滑,在桩身处 并未出现异常的同相反射,因此可以判断出该桩的质量比较好、桩身 结构是完整。从如图2的图形分析,可以发现该波形在桩底部位不存 在明显的反射,通过时域分析发现与桩顶相距1.2m的地方出现波阻抗 减小的反射界面,平均

7、波速比完整桩平均波速稍微低一些,可以判断该 处缺陷为轻微离析,而不是缩颈。3.2高应变动力试桩法(1)应用价值分析。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有凯斯法和波形拟合法两种,两种方法试验过 程和采集的信号相同,两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各自的优缺点还是明显 的,前者可以做到实时分析,能快速地对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极限承载力 做出估计,不过要凯斯阻尼系数的制约,后者不依赖于凯斯阻尼系数而 且测试的精度很高,不过计算复杂。(2)工程案例。某工程利用钻孔灌注桩:桩长60m,桩径是1.50m,桩身的混凝土强 度是C25,期28天,运用低应变10kg力棒敲击,可以测得缺陷位置明显, 但桩底反射不清晰,不能很好的确立解决方案。数天后再用高应变检 测,测试得到了桩底反射清晰,分析有缺陷,但对不影响承载力。凭借高 应变检测的报告,施工中没有对该桩进行事故处理。4结语在桩基检测中,除上面说的常规检测方法外,地质雷达也是不错的 探测方法,对于桩基有缺陷的部位,运用CT成像的检测方法,能够较准 确地测得缺陷的尺寸大小以及空间上的分布,而且快速使室内计算的 工作量大幅减少。参考文献1 周兴平.基桩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土基工 程,2005(6):181 183.2 伍鹏,徐云.工程桩基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J.山西 建筑,2006,32(6):89291.3 JGJ/T 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