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设备知识问答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64257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设备知识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静设备知识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静设备知识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静设备知识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设备知识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设备知识问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设备知识问答-生产部冷换设备1、什么叫换热器?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类?答:换热器就是不同温度的介质流经设备的两侧,进行热量交换 的设备。按其用途可分为下面几类: 换热器: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一种升温,一种降温。 冷凝器: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逆行热量交换,一种流体从气态冷凝成液态。 蒸发器:与冷凝器相反,其中一种流体由液体蒸发成气体。 冷却器:不回收热量,只单纯为了工艺要求用来冷却流体,常用空气或水。 加热器:利用废热,只单纯用来使一种流体升温。2、浮头式换热器各部分有何作用?答:管束:它由许多无缝钢管焊接,胀接或胀焊联合的方式固定在两端的管板上,中间用折流板隔开,它是换热器的主要换热部

2、件。 管箱和浮头:管箱与固定管板连结,其作用是把管程和壳程的流体隔开,同时也起着分程的作用。浮头端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 壳体和头盖:壳体是用来约束壳体流程,使其以强制的流动方式流动,有利于传热,同时对易挥发,易燃的油品换热时起密封作用, 有利于安全生产,壳体与头盖组成壳程。3、换热器壳程为什么要加折流板?有何作用?答:加折流板主要是引导壳程的流体,避免短路,同时使其速度 尽可能加快,以获得较高的传热效果和减少结垢,在卧式换热器中, 也起支撑管子防止下垂和振动损坏的作用。4、换热介质走壳程还是管程是如何确定的? 答:在选择管壳程介质时,应按介质性质、温度、压力、允许 压力降,结垢以及提高传热系

3、数等条件综合考虑。 有腐蚀、有毒性、温度工压力很高的介质,还有易结垢的介质 均应走管程,其理由是:有腐蚀生介质走壳程时,管壳材质均遭到腐 蚀,因此一般腐蚀的介质走管程可以降低对壳程材质的要求,有毒介 质走管程使泄漏机会较少,温度、压力高走管程可以降低对壳程的材 质要求,积垢在管内容易清扫。 着眼于提高总传热系数和最充分的利用压降。 从两侧膜传热系数大小来定,如相差很大,可将膜传热系数小 的走壳程,以便采用管外强化传热设施,如螺纹管或翅片管。5、为什么冷换系统开工时要先开冷路后开热路?停开 时又要先开热路后开冷路?冷换系统的开工顺序,冷却器要先进冷油,换热器要先进冷油这 是由于先进热油会造成各部

4、件急剧热胀,后进冷介质会使各部件急剧 收缩。这种温差应力促使密封点产生泄漏。故开工时不允许先进热油。反之,停工时要先停热油后停冷油。6、水冷却器是控制入口水量好还是出口水量好?对油品冷却而言,用冷却水入阀控制弊多利少。控制入口虽可节省冷水,但入口水量限死,可引起冷却器内水流短路或流速减慢,造 成上热下凉。采用出口控制能保证流速和换热效果。一般不宜使用入 口控制。7、换热器是如何传热的?答:在最普遍的间壁式换热器中,主要是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 式。热流体先用对流给热的方式将热量传给管壁的一侧,再以传导的 方式将热量从管壁一侧传过另一侧,最后管壁另一侧又以对流给热方 式将热量传给了冷流体,从而完成

5、了换热器的传热过程。8、介质流速对换热效果有何影响?答: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越大,其传热系数也越大。因此提高 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果,但增加流速带来的负 面影响是增大了通过换热器的压力降,增加了泵的能量消耗,所以要 有一定的适宜范围。9、冷却水换热器为什么会产生水垢?答:水垢是由水中的溶解盐类结晶析出,附着于换热器管壁上而 形成的,它的特点是密实坚硬,附着牢固,清除困难。水中大量存在 的悬浮粒子可以成为晶种,其它杂质离子,细菌,粗糙的金属表面等 都对结晶过程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大大降低了结晶析出所需的过饱和 度,因此冷却水换热器很容易产生水垢。10、如何投用换热器?(1)由低点放空阀放净换热器内存水,用蒸汽贯通、预热、试 压,先壳程后管程,注意一程通汽时,另一程要放空,防止憋压;(2)关闭低温介质排凝及放空,打开低温介质的出口阀,再打 开入口阀;(3)关闭高温介质的排凝及放空阀,打开高温介质的入口阀, 再打开出口阀;注意投用换热器时,出入口阀打开时间间隔不要过长, 防止憋压,损坏设备;(4)引油要缓慢,待油品通过设备后级慢开大进出口阀门,防 止存水产生汽化造成压力急剧升高损坏设备,同时防止引起机泵抽空;(5)投用后全面检查有无泄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