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619412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第09课时 劝学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对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 ) 中绳(zhn) 跂而望矣(q)B磨砺(l) 驽马(n) 参省乎己(xn)C跬步(gu) 槁暴(p ) 金石可镂(lu)D 须臾(y ) 禀赋(bng) 锲而不舍(q)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查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穷尽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行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上之

2、上 B.吾尝终日而思矣 拔剑切而啖之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圣心备焉 D.相与枕藉乎舟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金就砺则利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 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 B. 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C. 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 D. 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6下列句子与“以为轮”句式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与呼张良与具去

3、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7.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我之见,读书 是一种休闲, 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读书是一种享受。各种书籍, 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 自然科学, 去读, 会是一种愉悦。8.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

4、化,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

5、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假如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此指声音宏大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跂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B木受绳则直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C以为轮 私见张良,具告

6、以事D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提高。C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辑”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12.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译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里长,

8、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

9、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儇:轻佻,不庄重。弟子员:生员。13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B.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C.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

10、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D.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1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译文: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译文: 人教版必修3 第09课时 劝学

11、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B【解析】A项,“中绳”中的“中”应读“zhn”;C项,“跬步”中的“跬”应读“ku”D项,“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qi”。2.B【解析】绝:横渡。3.A【解析】A项,均为介词,从;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项,兼词,于此/语气词;D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相当于“于”,对。4.D【解析】A项,“有”通“又”;B项,“生”通“性”;C项,“知”通“智”。5.B【解析】就:登上。就:靠近。致:思想情趣。致:到达。6B【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省略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7.C【解析】之间是必要条件的复句,由此排除A、B;对应前面的“各种”用“不论还是”。8.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 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语意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需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判断。空由下文可以推知。空也可通过下文推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答案9.D【解析】假:借助。10.C【解析】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B.表承接,就/表转折,却;D.代词,它/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11.A【解析】“青出于蓝”这个比喻,与“冰寒于水”一样,也意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12.君子广泛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