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61564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一般分为景观城市化(即可以被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的发展变化,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的变化)与人文城市化(即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下图表示某城市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完成1、2题。1.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A区域B.B区域C.C区域D.D区域2.B区域()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

2、建设C.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A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指数最高,说明城市建筑用地比重大且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第2题,B区域人文城市化指数较高,但景观城市化指数较低,说明人口增长超过建筑用地增长速度,容易产生居住、交通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87201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对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东北方向上城市发展最快B.西南方向上城市发展最快C.东南方向上城市发展最快D.西北方向上城市发展最快4.该市规划新建一

3、化工厂,最适宜的位置及理由是()A.甲处位于河流的上游B.乙处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C.丙处位于与季风相垂直的郊外D.丁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解析】3选A,4选D。第3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城市东北部气温增幅最大,由此判断该地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最多,城市发展最快。第4题,该地常年盛行西风,与季风无关;丁处位于盛行西风的下风向,且距市区较远,避免了给城区带来大气污染。(2018开封模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31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

4、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量解决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B.C.D.【解析】5选D,6选D。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6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

5、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请写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三个重要标志。(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除此之外,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化的标志。第(2)、(3)题,分别考查城市化的有利影响和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作答,难度不大。答案:(1)南京市标

6、志: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018邢台模拟)读广州市行政区划变化简图,完成1、2题。1.广州城市发展表现为()市辖区数量增加市辖区范围扩大行政等级提升环境质量下降A.B.C.D.2.广州市行政区划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增加中心城区的城市服务种类B.城市交通拥堵得以解决C.促进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调整D.城市环境问

7、题得以解决【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州撤市设区,由原来的“十区二市”变成“十一区”,市辖区数量增加、市辖区范围扩大,、对;广州市行政等级没有变化,错;城市化的表现不包括环境质量的变化,错。第2题,虽然广州市有行政区划的调整,但城市等级并没有发生变化,故不会影响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服务种类,A错;行政区划的变化对城市环境、交通及住房等影响较弱,B、D错;行政区划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影响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C对。【加固训练】(2018青岛模拟)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国()A.自195

8、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2)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解析】(1)选A,(2)选D。第(1)题,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第(2)题,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

9、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2018广州模拟)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蒸发C.下渗D.径流4.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A.地质灾害B.洪涝灾害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解析】3选C,4选B。第3题,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最大。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气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第4题,产生强降水时,地表径

10、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2018洛阳模拟)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6。下表为全国40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据此完成57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32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一类城市10.9112.8511.6612.7014.4413.6312.6913.26二类城市10.2410.559.259.459.889.568.939.08三类城市10.2610.6610.2311.0311.9110.9510.2310.795.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可能是()A.居民

11、收入水平低B.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C.城市交通便利D.外来农民工较多6.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最合理的是()A.一类城市B.二类城市C.三类城市D.都合理7.为促进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是()A.改善基础设施B.加快城市化进程C.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D.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解析】5选B,6选B,7选C。第5题,房价收入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住房价格和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虽然大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各类建筑成本较高,人口密度大,加上土地资源有限,需求量大,造成房价很高;外来务工人员对房价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交通便利与否和房价收入比没有必然联系。第6题,据题干可知,合

12、理的房价收入比标准为46。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接近合理值。第7题,影响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较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降低房价收入比。8.(能力挑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1)图中城市问题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入托难”“

13、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问题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二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误区警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只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并非都是不利影响,也有有利的一面。城市化过程可以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从而改善环境。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