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61405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少年卫生学复习资料绪论 一、概述1、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临床医学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诊断、治疗疾病;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预防疾病。2、儿少卫生学的目的:研究正在发育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的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 目标:保护、促进儿童少年健康3、儿少卫生学发展特征: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 中小学生三大特点: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学校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

2、预措施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还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4、儿少卫生学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中小学群体(7-18岁儿童少年,即儿童期与青春期)。 年龄范围:025岁,即出生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内容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特点及规律: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研究儿童少年心理发展及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从而提出预防干预建议。生长发育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2、疾病防治:(以学生为主体)预防儿童少年常见疾病

3、(包括新发传染病);成年期的早期预防;儿童少年伤害预防控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3、心理卫生: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表现(分学龄期和青春期两部分);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4、教育过程卫生:与学习有关的卫生(脑力劳动卫生):活动特性、变化、规律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作息制度卫生;与体育课有关的卫生:预防和正确处理运动性创伤;与劳动相关的卫生。5、学校建筑设备卫生、学习用品卫生:设备:学校选址、布局、采光、照明、课桌椅;学习用品:书、笔、美术用品、涂改制品;6、学校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健康教育=知+信+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政策干预+社会支持三者关系: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

4、的发展学校艾滋病/性病预防教育7、学校卫生监督:对学校环境、教学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三、儿少卫生学相关学科1、基础学科: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2、跨学科:教育学、发展心理学、临床精神病学、行为学、体育学、人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性科学。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研究意义:探讨生长发育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 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生长发育概念1、生长(growth):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量变。2、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

5、功能上的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行为的成熟。质变。3、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增大、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分化和增强,而器官功能的完善须在生长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实现。4、成熟(maturity):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人为地划分为六个阶段: A婴儿期(infant period):0-1岁 B幼儿前期(toddler per

6、iod):1-3岁 C幼儿期(early child period):3-6岁,也称学龄前期 D童年期(child period):6-12岁 E青春期(addescence):约10-20岁,女比男早1-2年 F青年期(youth period):约18到25岁青春期与青年期在年龄划分时,存在交叉点,其原因是:不同性别或同一性别的个体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所不同。这样划分正是为了突出这一特点。分阶段划分的依据:学科的特征,不同学科研究重点与工作内容都会有所差异。 分阶段的目的:便于对各人群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幼儿前期与幼儿期以3岁为分界点的原因:3岁以前的儿童一般为散居的,而3岁以后的儿童一般为

7、群居的。因而对其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如对其免疫的方式就不一样(卫生方式)。程序性(连续性): 头尾发展律(cephalocaudal pattern)胎儿期和幼儿期。特点:由上而下,由远而近。可分两方面说明:形态: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可见小儿的头颅发育早于躯干,躯干早于四肢,以保证神经系统优先发展,保障言语和运动的加快发育。 粗大运动(纵向的):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程序。 近侧发展律(proximodistal pattern):横向的运动,如手的精细动作,特点: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向心律(centripetal pattern

8、)是指形态的发育,童年期和青春期,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个体的生长速度不均衡:生长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可分为四个时期,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 第一生长突增期:胎儿期,婴儿期(自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月。体重:胎儿后期7-9(高峰期)。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期女:9-11岁至13-15岁 男:11-13岁至15-17岁身高体重随年龄的增长中水平曲线男、女出现两次交叉:第一次交叉:出现于10岁左右,原因:女生突增期已开始,男生还未开始。第二次交叉:出现于14岁左右,原因:女

9、生突增开始下降,男生突增开始。生长渐止期:突增后身增高的生长速度再次减慢。女 17-18岁,男 19-20岁左右停止增长。PHV身高突增高峰:是身高增长突增最大值。女:11-13岁,男:13-15,常作为一种标志青春期各种征象的发育顺序。【掌握】突增高峰期的意义:补充适当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足够的锻炼。身体各部增幅不均衡: 从出生后到整个生长发育,身体各部的增长比较大致是:头颅2倍,躯干3倍,上肢4倍,下肢5倍。3、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同意协调性(大致可归四类):一般系统型:包括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特点:两次生长突增(胎-婴儿期和青春期)。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

10、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的头围、头径等。特点:只有一次生长突增,先快后稳,其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对提高小儿的生存能力、保障其他器官、系统的有序发育有特殊重大意义。神经系统是中枢,发育最早,其协调作用。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和间质性淋巴组织。特点:又一次生长突增,有升有降。生殖系统型:对个体最为重要的系统,最后发展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是前面三大规律的提升和归纳):生长轨迹现象(canalization phenomenon):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潜力及各系统发育的顺序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的发育过程通常稳定,呈鲜明的轨迹性。赶上生

11、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能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关键生长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某些机能或技能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的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常见的发展关键期:02岁是运动发展的关键期;1岁半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辨识字词的关键期;04岁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岁前是良好习惯培养期(睡眠、饮食、排便、自理、社交)。5、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各种影

12、响因素所产生的结果):定义:生长发育变化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变化。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表现:身高、体重的增长。性发育提前。乳、恒齿萌出提前。儿童时期的某些疾病提早发现(龋齿)。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营养;异族通婚;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城市环境的刺激作用生长发育变化的意义: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少年时期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卫生标准。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合理营养。【小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

13、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 四种观点:遗传决定学;环境决定学;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来的占主导地位、典型儿本质的特征称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4、.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婴儿期(发展心理学指0-3岁):最突出的心理发展是动作发育和言语发育。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直立行走-发展直觉行动思维和独立性;手的动作-发展了分析综合能力。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开始

14、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社会化:游戏是社会化的开始)。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婴儿期发展的几个问题:气质:是个体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应答过程中伴有情绪表现的行为方式。(个体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体特征)。 气质类型:托马斯和切斯对婴儿气质的分类。 容易型:脾气平和,情绪极为积极,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困难型:大哭大闹,耐心,促使适应性提高。迟缓型:安静,鼓励尝试,提高适应能力。混合型: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教养意义:教养方式应与儿童气质配合良好。成熟势力学: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其中成熟最重要。(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果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起作用。母婴依恋: 依恋基本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依恋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有差别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