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树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612751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那树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那树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那树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那树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那树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那树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那树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那树精彩开篇词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们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人在大自然中,原来可以这样的物我相亲,自由自在。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有那么一棵曾经庇护人类却被人类屠杀的大树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就让我们去听一听那树的故事吧。学习目标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

2、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4.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深刻体会作者的用意。5.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感悟带泪的呐喊一、新课导入那是一棵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的大树。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好像一面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更重要的是,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还有预知自己命运的功能,在自己面临屠戮时,还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爱心,一种高尚的品格。让我们一起聆听作家王鼎钧带泪的呐喊声!(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

3、文生字词。佝偻(gu lu) 倒坍(tn) 荫庇(yn b)踝骨(hui) 虬须(qi) 周道如砥(d)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1)解释下面的词语。佝偻: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倒塌。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人小腿与脚之间部位的左右两侧的突起。文中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卷曲的胡子。文中指树根。周道如砥: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句。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

4、族已 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3.表情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交流点拨】生甲: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生乙: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生丙:本文写了一

5、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4.作者链接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那树的不平凡的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运用下面要求的句式说一句话。那是一棵 的树,因为 。(提示:可从树的环境、外形、品格、遭遇、作用等方面概括,也可以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或者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交流点拨】生甲:那是一棵有着坚固而稳健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因为它老态、佝偻

6、、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树皮。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像生铁铸就。生乙:那是一棵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因为它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荫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是人类的守护神。生丙:那是一棵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生丁; 那是一棵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生戊:那是一棵让作者心痛的大树:因为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

7、激之情溢于言表。2.跳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教师点拨】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第6段开头用“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

8、的大树。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语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二)文本探究1.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

9、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2文章有哪几处引用故事发生地的人的传说,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还有两处借妇人之口说出一些事,也相当于“据说”,一处是“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另一处是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3.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用意在于:一、动植物有预

10、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四、板书设计外观形象:深沉稳健、生命力强早期大树 生长环境:远离文明、自然古朴 痛惜大树公德:友善待人、无私奉献 与外界环境矛盾 忍辱负重近期大树 忧思内心矛盾冲突 胸怀豁达树遭厄运 悲惨结局 现时大树 蚂蚁国传说 引人深思挖根、平路 五、拓展延伸那树不幸的遭遇震撼着我们,在你我的心中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请任选以下句式中的一个说一段话。1.交通专家,我好想对你说: 。2.那树,我好想对你说: 。3.作者,我好想对你说: 。4

11、.清道妇,我好想对你说: 。5.蚂蚁,我好想对你说: 。【交流点拨】交通专家,我好想对你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什么一定要树让路?为什么不可以路让树?为人类谋福祉就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那树,我好想对你说:你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你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在自己面临屠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你真是一颗充满爱心的大树。作者,我好想对你说:我们从你的那树里,感受了带泪的呐喊,品味了哭泣的代价。我们从你的文章里知道了:对付文明造成的伤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清道妇,我好想对你说:你是那棵大树兴衰荣辱的见证者。蚂蚁,我好

12、想对你说:你的世界里有友爱,而人类的世界里却极其缺乏友爱。第二课时 品味哭泣的代价一、新课导入作者对那棵大树怀有深深的敬意和赞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给大树带来令人痛心的命运怀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慨。但文章没有采取直白的议论和直接抒情的笔法,而是代以客观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既真挚感人,又意味深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课文的写法、品味深刻的语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对“树”饱含深情的古诗词名句,并写出作者和题目。【交流点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13、丝绦。(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请写出与“树相关的谚语或俗语。【交流点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要脸,树要皮。3.根据提供的语境和句式,在下面句中横线上续写语句。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要为自然增添一分春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就要为时代献出悦耳的歌声;如果我是一汪清泉,就要为人类带来些许甘甜;如果我是一支画笔,就要为生活描绘出绚丽的画卷。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阅读下

14、面五段,说说这五段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交流点拨】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就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二)语言品析品味下列语句,探讨括号中的问题。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