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讲堂城市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6096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讲堂城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纪讲堂城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纪讲堂城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纪讲堂城市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纪讲堂城市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讲堂城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讲堂城市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李津逵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一方 面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城市化所带来的文明与舒适,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到了城市发展过快所带来的切肤之痛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学者把中国城市化列为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两大因素之一,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中国人民的福音呢,还是全世界的祸水,确实有学者提出了这么严肃的问题那么面对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使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先生李先生,您好李:您好主

2、持人: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李: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大屏幕,一个介绍李先生的短片李津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信系,1984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毕业之后,长期从事城市设计,旅游规划等研究工作此外,他更是积极实地走访, 参加主持多项与城市经营,农村城市化相关的研究咨询项目,就中国城市化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可资借鉴的新范式主持人:我看了一下李先生的简历,突然发现我们两个之间惊人的相似我们两个年龄相仿,李先生比我略微大几个月,我们都是从城市里头,在那个时候下乡到农村做知青撚后在知青里头,过着一种很艰难的生活所以的话我们这一代人,后来由于77年恢复高考,给了

3、我们一个改 变命运的机会,我们两个同时在那一年参加了那一次决定历史命运,决定我们个人命运的那一次高考,我们都成了大学生这样的话我们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最后就在城市里头工作,在城市里头生活,在城市里头安家,成了一个城里人所以对于城市化,应该我们是有双重理解的,因为 我们曾经在农村里头干过那么您的经历使您对城市有一个什么样的向往,李: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是在东城区,常常在干活的时候想,我要能在那个招待所里,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不择手段,就是要回城为什,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社会里头,城市比农村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开,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 当一个服务员该多好主持

4、人:对李:就想这个事主持人:对,当时候我们知青所有的梦就是回城 么要回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太多太多的优越性了,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变成一个城里人,然后到城市里头生活那么改革开放以后 发展的速度,就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 个过程中间,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在这,中国的城市化过程,突然以我们意料不到的这样一种,那么您也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 ,您觉得就是在这样一 30年中间,有阶段性的区分吗,比如说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什么时候是一个阶段李:我感觉是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大量的这种三来一补的工业在沿海地区落户之后,创造了城市中间巨大的就业岗位,这个时候农村中间大量的青年走

5、向城市,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飞跃 主持人:我们产生了城市化要求的一个推动力李:对主持人:一个来自社会的一个推动力 李: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一直是向往城市生活,但是他走不进城市 主持人:走不进李:比如说明清的时候,有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城市里没有就业岗位,农村又没有余粮来供养城市,农村的耕织结构又非常顽固,这种情况下,一直没有突破但是当我们中国加入了全 球的经济分工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天到来了 主持人:对,这是一个历史机遇那么您是学工科的李:最初是学工科主持人:最初学工科的,后来你当然到了清华以后开始转向从您的经历来看的话,你为什么会突然对城市研究这个有这么大的一种学术兴趣李:

6、真是,其实您说得很对,这是一个兴趣,确实这里面奥妙无穷,非常有意思,此前研究过财政税 收,研究过旅游规划,但是觉得中国的城市化来了,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动静最大的一件事,付出自己的后半生去研究它都是很值得的主持人:那么在您从事这个工作中间,您肯定要和很多很多的城市打交道李:是的主持人:然后要去参观,或者甚至去考察很多很多城市在中国你比较喜欢哪个城市李: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最好的,我觉得可能是杭州.主持人:杭州李:杭州,上千年来,杭州的行政首长,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他懂得对大自然的审美,因此他懂得 怎么让人类的生活空间来避让自然,因此杭州这个城市是城市与山水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最好 的;成都是不同阶

7、层之间的关系最融合的主持人:最融合对李:多么穷的人,他也可以去休闲,多么富有的人也可以放下身段去购买一些穷人创造的休闲 产品 主持人:对李:因此同样的生活水平在成都的生活质量可能最高;深圳这个城市应该讲是最少偏见的,最少地域偏见的主持人:它是一个,完全是一个移民城市 李:哎,它有可能创造出一些新的不同的理念 主持人:对那么下面我们就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给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思考大家欢迎本期导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轴心 与此相应的是,原本脆弱的 城乡二元模式逐渐被推向矛盾的中心 ,中国过快的城市化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面对全球化,过旺

8、的劳动力需求推动下的城市化 ,蕴藏多少隐患 如何让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中国 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李:亲爱的同学们,在30年前,我和王鲁湘老师一起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想象,30年后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32年前,当我扣除了第二年的口粮,拿到仅仅17块钱的时候我也不可能想象未来的 30年中,中国可以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当年写共产党宣言的话,他说我们100年来创造的生产力相当于以往世代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而且他特别说,仿佛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巨大的人口今天我们看到这一切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 ,我可以拿经济学来解释它,但是我自己的想象力是

9、无法想象这个过程是怎 么发生的我在想,抓住这个机遇的人是谁呢,是中国亿万的农民,现在有两亿中国的农民在城 乡之间流动 他们冲破了户籍制度的束缚他们要改善自己的命运,就像当年他们摁手印说,种什么,不种什么,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自己以家庭为单位,我们来种地,然后我交足国家的,留够 集体的,剩下都自己的我们的政府在极大的财政压力之下,我们的政府也知道,当时的主题词是”开除球籍,那个时候发现我们掌握的信息太有限,我们的能力太有限,我们干脆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农民,把承担这种选择后果的责任,还给农民这样的一种放权,这样的一种自知之明之下的放权,可能是农民抓住机遇的时候政府最英明的一个表现但是,农民抓住的这个

10、机遇,一定是有这样一个机遇,在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想抓这样一个机遇,抓不到啊江南地区的 人民,在嘉庆年间,每年的种植收入只够 8个月吃饭的,那怎么办呢剩下的这些闲散劳动力不 能进城打工,进城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于是他就只好在家里面纺纱织布但今天我们有一个大机遇,就是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于是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走进城市,他们找到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当我们中华民族参与世界分工的时候,城市化的机遇来了 我们以往的30年,就是抓住了一个全球分工的大机遇,一个千年等一回的大机遇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人走进了城市,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离开了农村,走进城市,加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工,这样的一

11、个过程,然后他们变成了市民,他们的文化又影响到了 他们的家乡,使他们的家乡逐渐改变面貌,也同样地享受到与城市同样水准的物质文明,这个过程叫做城市化的过程的话,那么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最快速度,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第一帕结束 加速城市化 透支的能源利用 城市的生态系统亮起红灯 人口迁徙是生态大逃难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效应 我们又该如何优化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世纪大讲堂正在播出I860年代,美国进入我们今天这个加速城市化过程的时候,只有2300万人口,而我们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来说 ,是45%,44.9%,这样的一个加速城市化,这么多的人 口,就一定会带来史无前例

12、的问题首先,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建筑浪费国,拆迁浪费国我们的建筑工地是最大的,一个北京,一个上海,相当于整个欧洲一年的建筑量,在5年前有一个数据说,中国每年消耗的是全世界54%的水泥,34%的钢铁等等等等等等,这么多的能源资源,都倾注在中国的土地上, 中国能不能走一个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道路,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 第二,在这样的一个大量的人口从乡村走进城市的过程中间,随着空间重组的同时,利益也在重组,我们现在出现了 ,因为我们的城市要扩张,就要有一些农民失去他们的土地失地农民,有说是4000万,有说是6000万,有人统计说半数以上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城市化在下

13、降那我们今天有两亿人,叫做农民工,这个名词本身我承认也是带有歧视性的,但是我们即使把它改成了新市民,改成了等等一些新的一些词汇,但是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户籍所带来的那种被歧视,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上的那种被歧视,不是一个名称能够改变得了的大家都在关心农民工的子女就学问题,我认识北京的一对双胞胎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在北京长大,一个名字中间有一个 土,一个名字中间有一个 地,他们离开了浙江老家的土地,来到北京这块土地上,他们满口的京片子,不会说一句家乡话,但是他们就学的过程中间不能享 受和北京的孩子同样的权利我们今天留守在乡村的,叫做386199部队,因为三八节,妇女节;六一节,儿童节;九九

14、重阳节,是老人现在都是儿童,老人和妇女留在村庄里,我在山东调研的时 候,在乡村的集体进行调解,家庭纠纷调解的人,叫做女子调解组,为什么为什么女子调解组 因为村里已经没有青壮年的男性了,我们今天的农村已经变成了空壳村,空心村,这些社会问题就都出来了 就如刚才王老师所说,有经济学家说,21世纪之初,中国的城市化是影响人类进程的大事,而不是说造福人类进程的大事 ,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中国城市化的方向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历史给中国人民这样的一个机遇 ,给中华民族一个城市化的机遇 ,背后给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那我今 天怀着一种无知的心态 ,就想把我所理解的中国城市化的使命跟大家分享,请大家给我批评指正.我想

15、在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瘠的 , 相对稀缺的这样一个国度里开展城市化,首先是因为这是一场生态的逃难 .我在三峡库区的一个县里边看到 ,这个县有 52 万人口 ,但是 全县的耕地只有 45 万亩 , 人均不到一亩地 ,而且在所有这些耕地中间 ,三分之一是挂田 ,就是高 于 25 度的 , 是人类超过大自然的许可 ,多占的一些耕地 ,如果把这些耕地再还给大自然的话 , 这 个县人平不到半亩地 ,人平不到半亩地 ,靠种粮食能够致富吗 ,能够享受现代的文明吗 有人说 , 农民可以去搞三高农业 ,他们可以种绿色食品 ,可以养有机食品 ,然后跟城市里进行分工 ,然后 他们也同样可以走一条通向现代化之路,可以不必这样大规模的潮汐性的人流在城乡之间摆动.真的是这样吗 那我给大家再讲一个故事 ,在北京有一个生态村 ,它生态搞得如此之好 ,以至于联合国的安南 秘书长和我们国家的党中央的政治局的几乎所有领导,都曾经去这里面考察过 , 视察过 .这个村人均两亩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