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60747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分层作业12原子核的组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时间:1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1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A发现电子开始的B发现质子开始的C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解析自从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射线的组成、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逐步认识到原子核的复杂结构,选项D正确答案D2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射线的贯穿作用B射线的电离作用C射线的贯穿作用D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因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空气电离,从而使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选项B正确答案B3在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

2、,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射线的穿透本领不同如图为这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比较,图中射线分别是()A、B、C、D、解析射线穿透能力最弱,不能穿透比较厚的黑纸,故为射线,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能穿透厚铝板和铅板,故为射线,射线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黑纸,但不能穿透厚铝板,故是射线,故C正确答案C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解析粒子散射现象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核内部的变化,故A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衰变或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故B

3、正确;光电效应现象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内部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C错误;原子发光现象是原子跃迁形成的,即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的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去,没有涉及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D错误答案B5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一个铅原子质量数为2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有82个电子,核内有207个质子B核外有82个电子,核内有82个质子C核内有82个质子,207个中子D核内有125个核子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则核外电子有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知,铅原子核的中子

4、数为20782125.只有选项B正确答案B6(多选)已知Ra是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两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两者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两者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化学性质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则A、C正确,B、D错误答案AC二、非选择题(共14分)7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及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成为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上,设离子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1的距离为x.(1)设离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加速电压为U、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求x的大小;(2)氢的三种同位素H、H、H从离子源S出发,到达照相底片的位置距入口处S1的距离之比xHxDxT为多少?解析(1)离子在电场中被加速时,由动能定理qUmv2,进入磁场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又x2r,由以上三式得x.(2)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1、2、3,由(1)结果知,xHxDxT1.答案(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