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60577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反映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反映 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开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 今天,的为大家了一篇关于:实施农村“七改三清”行开工作存在的四方面困难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使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水平和幸福指数有大的改善和提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七改三清”的环境整治。自该项工作实施以来,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为: 1、进村道硬化率低,村民出行不便。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养护、管理跟不上,“断头路”、“泥巴路”仍是农民心头之痛。各行政村的进村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

2、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率较低,局部自然村村内道路未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阔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目前,喜古乡7个行政村进村道路未硬化的还有11条,村内主干道未硬化12条。 2、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加之,局部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对住户造成了很大平安隐患。截至目前,喜古乡7个村3015户人家,有816户房屋鉴定为不同程度的危房。 3、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一是当前的农村卫生环

3、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堆现象严重,全乡虽然配置了169个垃圾桶,1个试点村还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二是农村旧式坑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很多农村还未改厕,有99%的农户还使用旧式坑式厕所,雨淋日晒,臭气熏人,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不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广阔农村亟需一场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厕所革命”。 4、水利设施滞后,局部地区饮水仍吃紧。喜古乡是水源圣地,但因地理位置悬殊,水源分布不均,这里常年因资

4、金瓶颈而无力修建输水设施,导致大旱之时,全乡还有1313户群众和万亩田地只能望“水”兴叹。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承载了广阔农民的新期待。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个盆景”,也不是“涂脂抹粉”。美丽乡村,不仅要有令人惊艳的“形象美”,让人一见钟情;更要有功能齐全的“内在美”,让人日久生情。为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我乡提出四点对策与建议: 1、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明确乡村布局以及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合理确定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的工程与建设标准。在满足大

5、多数群众需求的根底上,通过村庄土地、经济补偿、扶贫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住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倡导节约用地。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提高农村人居平安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注重农村建筑与田园风光、乡土文化、自然生态相协调。 2、科学统筹投资,全面改善根底设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那么,整合各类涉农工程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立足解决制约当前农村开展的瓶颈问题,分类确定整治重点,分步实施,在根本生活条件尚未完善的村庄,重点解决饮水、修路、用

6、电、防灾、生活能源等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在条件比拟完善的村庄,实施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效劳,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3、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宜居指数。按照“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倡导农村村庄日常保洁、生活垃圾收集以村集体和群众筹资筹劳为主、政府补助的运转机制,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场沼气利用技术,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构建垃圾处理系统,增强垃圾处理能力,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4、强化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体是农民,应在搞好村庄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抓好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民意识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突出抓好房屋质量标准、垃圾清运整治等方面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促使广阔农民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大工程中,增强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凝聚起全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