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60575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1课时 授课时间: 9月4 日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第13页,练习一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二、展开(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

2、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1)出示图片:上海4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2)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南京的气温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3)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4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4”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

3、”负号,再写3。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4,北京的气温是-4 4试一试。 你会用刚才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方式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与海平面比较,所得到的相对高度。 2、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拔高度最低的地区,从图上你能看出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从图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3、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区的海拔高度吗? 4、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5、练习一 。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1、出示:+4,-4,19,-11,7,-155

4、,+8848 2、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3、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5、完成练一练。 三、总结1、练习一第3题。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有没有人写“0”,为什么? 2、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布

5、置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号 - 负号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大于0。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后记: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情境都为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教学始终围绕这样的一个观念来展开。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过程,体会到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相反的方向等相对的

6、量。在练一练及巩固练习中,不断扩展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对相对的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写写说说中经历用正负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以此不断增加学生体验,深化学生对负数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负数的能力。第一单元第2课时 授课时间: 9月7日 (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教学内容:认识负数教科书第35页,练习一6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

7、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二、展开(一)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1)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2)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题中数据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读写正、负数的指导。 (2)完成后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二)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

8、。 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1)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2)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3)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你从中得出了什么?)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如果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分组汇报。 4试一试: 分步

9、出示数轴: (1)画出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地方; (2)向右等距离标出1、2等点,向左等距离地标出1、2等点; (3)学生填出空格中的数; (4)从0开始,分别向右、向左按顺序读一读各数; (5)-2接近2,还是接近0? (从数轴上给学生分析)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三、总结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及说出想法。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第710题。4阅读:你知道吗?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6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

10、2页。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教后记: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的认识基础,所以教学中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而联系生活的联想活动,更将这种认识进行了提升,也为下一节课学习多角度、多素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埋伏。第一单元第3课时 授课时间:9月8日(课型:新授课 设计者:)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

11、分割图形、平面图形、和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提高估计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每位学生课前采集好一片树叶,剪刀。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移一移 ”中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分一分,数一数1示教科书这部分内容中的两个图形。(1)提问: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呢?(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3)汇报交流。通过直接数方格,得出图形面积;先分一分,

12、在数一数,算一算,得出图形面积。(4)提问:有的小朋友通过数一数得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有的小朋友先分成几个长方形,在数一数,算一算,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数起来也更准确呢?小结:把稍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再计算面积,更简单,准确。2人小组活动,再次动手分一分。谈话:刚才直接数的同学可以试着先动手分一分,在数一数;刚才先分后数的同学,请你再探索有没有其他的分法。汇报交流每个图形的不同的分法和算法。3小结:在我们遇到稍复杂的图形可以把它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数一数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出图形的总面积,这个算法更方便,更准确。二、移一移,数一数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即教科书这部

13、分内容中的图。谈话:你们手都有一个这样的图形,图中每个小格仍然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先把这个图形剪一剪,再移动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很快数出它的面积吗?2四人小组讨论,探索分割移动的方法。3展示学生探索的不同的平移方法。4提问:在平移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面积变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面积不变,因为从整个操作过程中看出纸的大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小结:在计算一些复杂的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平移来计算面积,也就是先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平移其中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把它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非常简捷,平移前后的图形,形状了,但面积没有变。三、数一

14、数,算一算1出示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告诉学生图中每个小格子表示1平方米。谈话:图中有的部分不是整格,但也不正好是半格。该怎么办呢?提出:不满整格按半格计算。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面积。在班内交流。数出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各有多少,再算出面积。把整格和不满整格涂上不同的颜色,分类进行计数。讨论: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得出:在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把把整格和不满整格涂上不同的颜色,分类进行计数,计算起来更加清楚方便。小组讨论:不满整格按半格计算,这样计算的面积是否合理呢?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不满整格的有大有小,都按半格计算,最后的得到的是近似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2独立计算银杏树叶的面积。四、估一估,算一算请同学拿出课前采集到的树叶,四人小组活动:1估计树叶的面积,并交流估计的方法。2把树叶描在方格纸上,再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比较: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一样吗?3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的手掌的面积。先估再算。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呢?板书设计:面积是多少(1)移一移 数一数分一分 数一数 算一算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