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60487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感悟阅读的理想目标 牛郎织女教学的几点思考榔口乡玉堤中心小学 张百贵新课标注重学生读中感悟。这个感悟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能主动、能动的完成,不是外部的力量塑造形成。所谓的感悟,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它是潜能的开放,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个性的弘扬;它是经验的共享,视野的融合和灵魂的召唤;它是经验的激活、丰富和提升,也可以是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更可以是态度与价值的形成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中就是要通过读使学生能从自身出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结合牛郎织女的教学片断,谈几点思考

2、。片断举例:师:用心去读,设身处地的去想,就牛郎织女这个完整的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感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提示可谈的内容:1、内容情节;2、思想感情;3、评论故事中的人物;4、评论文章的情节;5、从故事谈中华文化;6、对故事进行再创造;7、从写法上受到的启发。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生1:读了牛郎织女后,我体会到:牛郎织女是多么善良,多么渴望幸福和自由啊!但是王母娘娘活生生的把他们拆散了,她是多么狠毒啊!生2:牛郎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啊!友谊是一柄利剑,它击穿你身边抑郁的岁月;友谊是你力量的源泉,它会鼓舞你勇

3、敢的顶起生活的重担。有了友谊,朋友之间才会更亲密;有了友谊,才能对别人奉献爱的真情!在清贫淡薄中享受美满幸福,在无私奉献中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生3:生4:对故事进行再创造。牛郎织女(三)七七相会后,情节曲折、感人生5:善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爱戴!只有心中有善良,才能对他人奉献爱的真情;只有心中有善良,才能得到快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过一次次欢乐和痛苦,都会体会到:当你哭时,别人在笑;当你笑时,别人也许在哭;当你和亲人相聚的时候,别人也许一天中发生的事情都是生活中激情的音符,都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真挚生活。只有追求生活才能感受到善良和爱的享受;只有追

4、求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也是一种美;只有追求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激情。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我们应该学习牛郎织女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生活真挚激情的热爱!几点思考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封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忠实的执行教案的过程。从而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乏味。而理想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读中感悟,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一教学片段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体验。”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目

5、标读中感悟。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应体现以下几点:1、 张扬个体性:以前的课程与教学走向是对立的。教材仿佛是“圣经”,课程不断走向独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课堂因而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教改,几乎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个体性不可能得到张扬,如今课堂民主化,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赞赏学生的收获,从而使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众言堂”。在琅琅书声中、纷纷的议论中,不同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教师的激励,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张扬起来,课堂异彩纷呈,学生感悟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超乎我们的教材,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教学吗?2、充满人文性:教师面对学生,要充满人文性。利

6、奥巴恩格利亚说:“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我们如果没有教会学生任何她真正需要的东西。如:你快乐的生活,单纯的交给读书、写作。这又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充满人文性,否则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那么如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试想:一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性格,每一个人的理想都一样的话,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单调和可笑!而这个片断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独特感受,不是淡然处之,而是充分珍视,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让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而且教师对学生学

7、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并积淀起参与的信心。3、体现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学为中心,是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被扼杀了,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了一大批什么样的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新课程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自主探索境界。此片断中,学生感悟多少就说多少,见解让学生讲,观点让学生阐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亮”起来,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个体的潜意识。学生学得兴致盎然,真正体现“自主”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展现了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