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60441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技术的EMS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设计的开发与实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当今是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时代,仅淘宝网一家,2010年的年交易额就超过了4000亿元人民币,庞大的交易金额背后有着速递行业的强大支持。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作为一个有着品牌价值的国营企业有着强大的资本和较强的市场地位,但是如今整个邮政物流行业展现出群雄割据的场面,各种大大小小的速递公司瓜分着市场份额,他们拥有着更具诱惑力的价格优势,使得人们在网络购物的时候的首选一般都是这些快递公司。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减少,网络购物这块大肥肉吸引着诸如顺丰物流、圆通速递、宅急送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拥有同样的服务,但是有着更低的服务价格,让他们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

2、,提高服务质量是提高竞争力的强力砝码。RFID技术正在我国迅速的发展着,EMS应当把握这样的契机,努力发展与应用高新技术收复失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一、 RFID技术概述RFID 在历史上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代),到如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RFID 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特别是最近几年,RFID 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功的应用案例比比皆是1。(一)RFID 的定义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为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技术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装备及工艺等诸

3、多前沿和高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技术群,涵盖的技术包括无线电通信电磁辐射,无线收发,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天线设计,软件集成,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它具有高速运动物体识别、多目标批量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标签自身可以携带大量有用的信息,通过为每一件物品附加RFID电子标签,使其具有唯一的“身份”和相应的足够的信息,让物品在物联网络中能够“开口说话”,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物品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流”,而无须人的干预2。(二)RFID的技术概述1RFID系统的组成部件最基本的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天线和阅读器组成3。电子标签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有的标签内置有

4、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标签中的存储区域可以分为两个区,一个是ID区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即UID,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 中的,无法修改。另一个是用户数据区,是供用户存放数据的,可以进行读写、覆盖、增加的操作4。天线是在电子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阅读器是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分为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阅读器对标签的操作有三类:识别读取UID,读取用户数据,写入用户数据。大部分的RFID系统还要有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用于对阅读器发出命令以及对阅读器读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2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被动射频系统,当阅读器遇见R

5、FID 标签时,就发出电磁波,在标签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微芯片电路,将存储在标签中的信息(UID或用户数据)转换成电磁波,然后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再把它转换成相关数据,然后发送给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于主动射频系统,则是由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电磁波,由阅读器进行读取5。3RFID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RFID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根据电子标签的有源和无源分为有源电子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内含电池,由有源电子标签构成的系统即前面提到过的主动射频系统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电磁波,由阅读器进

6、行读取。有源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几十米至上百米,多用于道路交通管理等。由于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因此有源电子标签的寿命也受到限制。无源电子标签则无内部电源,工作时,依靠阅读器发来的电磁波获得能量,将标签中的信息发送出去。无源电子标签的识别距离较短, 一般用于身份识别、门禁管理等,与有源电子标签相比, 其寿命也较长6。(2)根据电子标签的存储器类型电子标签中的用户数据部分可以分为三类:只读型、读写型、一次可写型。只读型存储器在出厂时已经写入固定数据吗,用户不得修改;读写型存储器允许用户进行多次擦写,方便数据更新;一次可写型存储器允许用户写入一次数据,但写入后不得再修改。(3)根据RFI

7、D 系统的工作频率,基本上划分为五个范围:低频( 30 300 KHZ) 、高频( 3 30 MHZ) 、超高频( 300 MHZ 3 GHZ) 和微波( 2.45 GHZ 以上) 。低频系统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宠物监管和防盗追踪等。高频系统用于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如会员卡、识别证、飞机机票和门禁控制等;超高频和微波系统则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读写速度的场合, 如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7。4.RFID技术所具有的优势(1)远距离不接触识别 传统的条形码必须要对准才可以读取,而电子标签只要至于阅读器产生的电磁场内就可以进行读取,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更加

8、适合与各种自动化的处理设备配合使用。(2)读取速度快 RFID 可一次处理多个标签,读取单个标签的时间比起条形码也大大降低,因此读取效率要高的多。(3)数据存储量大 电子标签可以使物品携带更多的信息,且较大的存储量也使得全世界的每一个标签都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ID。(4)数据可更新 对于读写型标签,其用户数据部分可以进行多次擦写,方便数据更新,由此可以追踪商品在整个流水线或供应链上的状态。(5)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电子标签对水、油污、灰尘等都有着较强的抗污染性,在黑暗和恶劣的天气影响下,RFID 系统仍然可以工作。(6)穿透性好 射频信号可以穿透纸张、塑料、木材等非金属材料,但不能穿透铁质金属材

9、料。(7)电子标签可重复利用 读写型电子标签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用户数据,因此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这样就节省了开支,从某种角度讲提高了效益。(8)安全性好 RFID 芯片是不容易被伪造的,且标签内的数据经过了加密保护,密码不易被盗,安全性非常好。二、 EMS发展及业务流程现状(一)中国邮政速递发展中国速递业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5日原有点部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深圳等市开办寄达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特快速递业务,继而开办了国内特快速递业务。中国速递行业发展之初,邮政速递几乎垄断了整个速递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对外交流的加强,速递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

10、大,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四大速递公司,敦豪(DHL)、荷兰天地快运(TNT)、美国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x)相继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开展速递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函件、包裹、报刊、集邮、储蓄、汇兑、速递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自1980年开办速递业务以来,经过了业务开创期(1980年1985年),高速增长期(1986年1995年),竞争加剧、资源重组期(1996年2002年),调整巩固、协调发展期(2003年现在)。在业务开创期及高速增长期,由于出现市场的相对垄断,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其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基础建设、管

11、理、技术支撑等方面与市场竞争还不相适应,随着1995年中国对外开放逐渐加速,速递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特别是以DHL、UPS、FedEx、TNT为代表的国际速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市场,国内新的速递公司迅速成长、崛起,加之1998年邮电分营,邮政企业运营面临着诸多问题,其在竞争加剧、资源重组期速递市场份额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下降。从2003年起中国邮政速递加大了硬件投入建设,不断优化邮区中心局体质,将全国按地域、业务量标准划分为201个邮区,并设立邮区中心局(邮件处理中心),专门处理出口、进口的速递邮件封发、转运工作,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

12、平方米,同时,各处理中心配备先进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业已于2008年在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邮政将原来全国324个省际分拣封发局压缩为168个,实现速递邮件的集中处理,并购买了4架波音737飞机与原有的5架运8邮航飞机执行以南京为集散中心,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潍坊等骨干节点的航油速递航班,建立了一南京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实现了邮政速递邮件的时限提速,同时中国邮政拥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000余部,完善了邮政速递飞机+汽车为主的速递运输网络系统。目前,中国邮政速递(EMS)拥有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基于以上网络支持,邮政速递进一步理顺了生产

13、作业流程,缩短了邮件在途时限,分别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川渝地区、东北地区开通了跨区域“次晨达”业务,成为全国首家提供大范围、跨区域次晨达业务的速递企业。在信息建设方面,EMS建立了以国内300多个城市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平台,与玩过邮政联盟(UPU)查询系统进行链接,可实现部分E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并建立了网站()、短信(5185)、客服电话(11185)三位一提的实时信息查询系统。通过软硬件的建设,中国邮政速递进一步提升了速递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秉承“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EMS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其自身也进

14、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8。(二)EMS业务流程分析EMS 运作从流程上看,主要分四个环节,分别是邮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1收寄环节EMS 收寄是生产过程的首要环节,收寄流程大体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用户直接到营业网点窗口办理特快业务方式: 一种是通过拨打 11185 邮政EMS 客服热线,邮政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普遍的方式是第一种,第二种一般大宗客户常用。第一种,邮寄的用户(普通方式)到就近的邮政营业网点邮寄快件,向营业员说明要速递邮件,营业员递出 EMS 多联单,营业员根据交寄的邮件检查要速递的邮件类型,用电子称称取重量,输入邮件条码,自动计算出费用,并找出合适的 EMS 专用袋,在用户的注视

15、下将物品装入袋中。邮寄用户同时按 EMS 多联单格式填写 EMS 信息。然后营业员仔细检查单据的填写信息,如有一错误或漏填则请用户重新填写。营业员将正确的信息输入微机包括邮件号码、寄达局及邮编等等。最后将信息打印出来,交给用户和自己存档。该快件在该营业网点储存大约到营业终了或到定点取包时间,营业员在前台软件中做邮件封发处理并根据邮件数量形成路单,然后打印邮件清单和路单。核对清单和邮件,将一定数额的邮件和清单封成一个总包,将封好的包和路单核对并一起交给运送员,由市内的定点邮车统一运送到速递封发作业场地。第二种邮寄过程是 11185 业务员接听用户电话,详细询问用户的地址信息、联系方式、邮寄快件大

16、小种类等信息,并记录。然后按揽收员揽收辖区,电话通知邮件揽收员,揽收员同揽收 EMS 专用车到客户所在地,称量物品重量计算邮费,监督用户填写正确的邮寄信息,并手工打戳签字。邮件积累到一定件数运送到速递封发作业场地。速递封发员将转运运送的包拆开,取出清单,用条码扫描仪逐个扫描实物信息至微机数据库,扫描输入完毕复核实物与清单件数。对于经转件即寄达局是它局的,封发员在软件上做邮件封发处理,然后封包,然后按地址分类封发,运送中心转运局,中心转运局根据长途邮车固定路线将快件运送到寄达局转运局,然后到寄达局的速递封发作业场地。2分拣封发分拣封发是 EMS 邮件生产的核心作业方式之一,它是将邮件按寄达地点或寄达方向进行分类,即分拣,然后将寄往同一地点或同一方向的邮件封装在一起,发交给邮政运输环节的作业,即封装和发运。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