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60056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要求和表述数学课程的内容时均提到了数学思想方法,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渗透的思想方法很多,本文仅对转化和归纳思想方法,就“能结合哪些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在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谈一下

2、自己粗浅的认识,望得到同行的指教。一、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意识和能力转化思想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将看来不能解答的转化成能解答的,简单地说就是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知”。(一)把曲线型图形转化为直线型以及直线型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小学数学有关图形的学习,是先学习直线型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等,再学习曲线型图形,如圆、圆柱等,在学习曲线型图形有关知识时,就可利用转化方法,将曲线型图形转化为直线型的图形,利用直线型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解决。如:圆面积公式的教学(图1),先引导学生将圆

3、这一曲线型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这一直线型图形,然后观察、研究圆各个元素和长方形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圆的半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得到圆的面积等于半径乘半径乘圆周率,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一“旧知”解决了圆面积公式这一“新知”。又如,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通过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获取。长方形面积:长X宽圆的面积:nrXr二nr2长方形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图1)(图2)直线型图形之间也可以通过转化来学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可先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设法转化成长方形,然后研究两者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

4、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宽的关系,由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从而由长方形面积这一“旧知”解决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新知”的问题。(图2)又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获取,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学过的图形获得,等等。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所有的“求积”知识的教学几乎都可以用转化思想来学习。(二)通过转化将运算分解,用简单的运算完成较复杂的运算。较复杂运算往往都是由几个简单的运算叠加而成的,利用转化方法就可以实现复杂运算的分解,通过解决“旧知”-学过的简单的运算,解决“新知”-较复杂的运算。如:教学23+31

5、(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将31分解为30和1,将23+31转化为23+30=53(两位数加整十数)和53+1=54(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个简单的运算,或将23分解为20和3,将其转化为20+31=51和3+51=54,从而解决23+31=54的问题。即:23+31转化为23+30=5353+1=54所以23+31=54或23+31转化为20+31=513+51=54所以23+31=54又如:教学1.2X2.8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以及积得变化规律,所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1.2X2.8转化为整数乘法:12X28,然后由

6、12X28的积,根据积得变化规律推出1.2X2.8的积。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很多运算(尤其是口算)都可以通过转化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运算解决。(三)实现相关知识的合二为一。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合二为一,运用转化就可达到此目的。如:解比例问题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就可以实现解比例和解方程的合二为一:如教学x:320=l:10,就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其转化为方程10x=320Xl,解比例的问题就变成解方程的问题了。又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在学生透彻理解“倍”的概念后

7、,就可引导学生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转化成“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又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问题来解决;把分数除法通过“倒数”转化成为分数乘法,实现分数乘、除法的合二为一。等等。(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转化的“目的性”和“等价性”。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时,一要引导学生思考是由“谁”向“谁”转化,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转化;二要保证转化前后的“等价”。如在利用转化思想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不转化成三角形等其他图形?转化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等价?又如学习除

8、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应作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的根据是什么?变化后的商和原来要求的除法的商“等价”?为什么?2、备课时要瞻前顾后,教学时要步步为营。数学的系统性决定了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学习时,用到的“旧知”有些和“新知”不是一个单元的,甚至不是一个年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教学到位,还要考虑所学的知识和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还要考虑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所学的哪些知识产生影响。3、要及时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解决新问题时,要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检索”与

9、新问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去“检索”,否则既是认知结构中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难以“检索”到。利用转化思想学习,是沟通新旧知识联系、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及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从本质上掌握相关知识,不断地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4、重视培养转化意识。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利用转化思想来解决,通过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转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看能否转化成原来学过的,能否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培养学生善于和习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渗透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归纳指

10、给学生提供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引导学生对部分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通过部分对象的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备这种特征,从而得某个结论的过程。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叫归纳思想。(一)性质的教学。小学数学中许多性质的教学均可以利用归纳的思想来学习。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三块同样长的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然后分别用分数表示取的份数,通过借助纸条直观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得到=,通过分析比较和、和、和各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发现这三个分数,具有分子、分母都同时

11、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于是推出:所有的分数都具备这一性质,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又如小数的性质、比例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均可以归纳的方法来学习。(二)运算律教学。如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时,可提供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填空:34+202+34347+1210121+34739+67067+39234+45045+234引导学生观察这4组算式的特点,发现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运算规律。于是推出:所有的加法运算,都有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到加法的运算律。又如:乘法的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加法结合律等等,都可以仿照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思想来获取。(三)数

12、量关系教学。如在学习“速度、路程和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三、四个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和归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二速度X时间,从而推出,所有相关问题都存在这种关系。同样,其它的数量关系的教学也可仿此进行教学。在其它知识的教学时,也常常用到归纳的思想,如在教学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可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究,让学生发现三组或三组以上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如:1F3二,3F4=,7F10二,发现它们具备:被除数F除数二,于是推出,所有的分数和除法都具有这种关系。又如,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个2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从而推出2的倍数

13、均具有这种特征。等等。(四)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提供的部分对象要“真”且尽可能的多。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到的归纳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这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的性质来推断这类事物都具备这种性质,在教学时,一要保证这部分结论必须是正确的,这是归纳的前提,前提不正确,归纳就失去了意义。二要给学生提供的这部分对象要尽可能的多,至少三个,切忌通过一、二个特例,让学生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2、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表述事实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学生归纳表述结论或规律时,要在学生“个性化”表述的基础上,学会“数学地”表述,学会用数学文字语言表述,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奠

14、定基础,如在表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时,要引导学生这样表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与的大小不变;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与的大小不变。数学是“符号+逻辑”,恰当地利用数学符号语言能够简洁、清晰地描述事实,且便于记忆,在利用归纳思想方法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逐步学会用符号语言归纳概括结论,体会数学表示的简洁性,培养符号感。如:在上面所举用归纳方法学习加法交流律时,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符号语言(字母)表示加法交流律,感受用“a+b二b+a”表示的简洁性。3、重视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转化思想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学生长上一双“数学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