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60034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晏子是一个身高不满六尺的矮个子,却能三世显名于诸侯。从文中看,你认为晏子哪些地方值得人仰慕 (6分)答案: 本题解析: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用文中语句回答或文言语句回答均可。2. 问答题:渡江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2.请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1.表现在:奔波忙碌(“

2、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3. 问答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5-17题扬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

3、:“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竞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

4、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注】党:家人、亲戚。竖:年轻的仆人。移时:半晌。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4. 问答题: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

5、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乌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提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这段文章中

6、对物种起源问题的阐释中心是: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C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正确的,但把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D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正确的;但把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答:()答案: 本题解析:C5. 问答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

7、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体现全词中心思想的是哪一句答案: 本题解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6. 问答题:办公室的书桌上放着一只藤编的小鹿,小鹿侧着长脖子,天鹅般的优雅,加上稍微低着的头,温柔、沉默。那天我在广州的街上,见到一个小伙子提着一大串藤编的工艺品,我一眼看中掺在里面的这只小鹿。“停停,让我瞧瞧。”我叫住了小伙子。他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将那串工艺品搁在路边,任我翻看。“我买它。”我找到了小鹿,正要掏钱。“不卖。这些都是样品。”小伙子笑呵呵地说。我还以为他是街边的小贩呢!“真可惜

8、。”我爱不释手,将小鹿拿在手里看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正想离开,小伙子却大方爽快地将小鹿递给我说:“你拿去吧,送你好了。”“那怎么可以 ”我惊喜不已,“我付钱。”“拿去吧。”小伙子脸上依然堆着笑容。我终于发现,这张笑脸流露出除了“小意思”的大方外,还有一种被人欣赏的喜悦。于是, 我欣然接受了小鹿这个陌生人送给我的礼物。好多年了,小鹿虽与办公桌的现代化用品很不相称,但我总会将小鹿摆在办公桌上。每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个成人之美的小伙子。小鹿比用钱买的东西更可贵,因为它代表着我对那位陌生人的感激,它还引发出我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从那以后,我会为买东西时无法找钱的陌生人出零钱;我会在“的士”上主动与司机聊

9、天;我不会介意陌生人在街口不小心将我碰撞我相信,在陌生人的世界里,有着许多淳朴善良的心。一分善意,会换来十二分的感动。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简析这篇文章的特点,并简析本文思路。答案: 本题解析:为表现小伙子的精神面貌,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全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思路:由眼前的小鹿引出对小鹿来历的追述,最后发表感慨和议论。7. 问答题: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有其原因。一般讲刭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

10、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

11、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你是不是想把散文重新塞进象牙之塔,使它成为小摆设,脱离广大的群众呢?敬谨答日:否。我只是想说,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写到这里,我必须谈一谈一个对散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的

12、都是身边琐事。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从弟桃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姆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文章第七段,作者认为“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

13、比较高级的美感享受”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 本题解析: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8. 问答题:仔细体味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回答6-7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试分析第三联(即颈联)的景物描写和前两联所抒发的感慨的内在联系。答案: 本题解析:第三联转入对眼前山水风光的描绘。前两联讲富贵、权势不能持久,因此第三联很自然地把眼光投向眼前的大自然,从山水之美中得到慰藉。因为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不会随着人事的变迁而变得面目全非,相比富贵、权势而言,具有永恒的价值。9

14、. 问答题:“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1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试体会下面两句话的妙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2本文使用通感的手法描绘景物,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就是将属于嗅觉的“清香”转化为属于听觉的“歌声”,造成感觉的转移。试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句仔细 品味,体会使用通感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试品味下面几句的巧妙之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答案: 本题解析:1第一句是比喻,舞女是动态的,用她的裙子比喻荷叶,不仅外形相似,而且让裙子有了动感。第二句是拟人,用少女的神态描写开放的花朵,把花写活了。 2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本是视觉的,作者却用诉诸听觉的名曲来形容,表现二者的和谐美感,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