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99331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一上半学期期中考试题(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综合测评(二)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张雨生“富二代”这个名称,公开用在媒体上,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被囊括其间的子弟,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似乎还觉得含有贬义。有的不满地说:“什么富二代?我们是第二代企业家!”刚从父辈手里接过企业管理权,就要称“家”,实在太早了。接过管理权很容易,是否能管得下去,那要经过时间检验。更多的“富二代”,目前蒙昧未开,或属于飙车一族,或是热捧明星的粉丝,或是痴

2、迷于声色犬马的玩儿家,他们对父辈的事业并无兴趣。与“富二代”相对应,还有“穷二代”。“穷二代”最有代表性的一群,是第二代打工族。中国农民工已达1.6亿,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穷二代”没在乡下种过地,没有父辈那双长满厚茧的手,他们所追之梦,是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要在城里扎根,又谈何容易。扎根的标志,总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吧。京城房价一个劲地飙升,一个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子弟,靠打工挣钱买房,得积攒一百年。“富二代”的富,“穷二代”的穷,与他们自身的创造力无关。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量。我想点明的是,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

3、。政府应该不应该启动遗产税?启动遗产税,得有一个征收基数,发达国家的征收基数近百万美元。这对于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富裕阶层。“百富榜”董事长胡润说,2004年,资产达到10亿元的巨富,只找到100个,2009年,找到的在榜人数,就有1000个。中国富豪财富积累的时间也超短。胡润说,把1个亿变成10个亿,国外需要10年,中国只需要3年。我国制定了物权法,切实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财产分配,只有30%进入劳动分配。这个比例实在太小。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富二代”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面

4、对这种状况,启动遗产税,进行必要的调节,应该是适时的。差距在同一代人中扩展,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差距进一步扩展,传承到第二代,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更多。“富二代”的所作所为,有的极为荒唐,造成社会不满,也就更为激烈。“富二代”形成了他们的圈子和阶层。如此挥霍,如此张狂,让买套住房得奋斗一百年的“穷二代”,能不产生“仇富心态”?可以说,不能自律自尊的“富二代”,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面对此情此景,政府难道不应该负起责任,有所作为?(选自2010年第6期杂文选刊,有删改)1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启动遗产税”,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中国有了富裕阶层,也就有了可征

5、收遗产税的对象。B“富二代”对父母的事业没兴趣,而且不能自律自尊,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C在我国财产分配中,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富二代”就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D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解析:“富二代对父母的事业没兴趣”不是征收遗产税的依据。答案:B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富二代”是个贬义词,因为他们将来能成为企业家的不多,而成为败家子的肯定不少。B“穷二代”指的是第二代打工族,其中的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C“穷二代”中的第二代打工族因为缺少钱财,他们在城里扎根的梦想很难实现。D“穷二代”与“富二代”

6、的主要差距是社会财富的占有量极少,因而创造力不足。解析:A项,“能成为企业家的不多,而成为败家子的肯定不少”,在原文中没有根据;B项,“第二代打工族”只是“穷二代”的代表群体,不是等同关系;“其中的60%是80后90后”,属于张冠李戴;D项,强加因果。答案:C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A作者不赞同把“富二代”理解成“第二代企业家”,因为二者的实质不一样。B“政府启动遗产税”不是作者的独创,发达国家早已实行。C征收遗产税能调节贫富差距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缓解人们的焦虑感。D中国现在可以启动遗产税,借此消除因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而形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解析:D项,后半句说法太绝对。

7、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8、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具:准备,备办。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C若亡,何也 若:你。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解析:“闻”,使动用法,“使听到”。答案:B5选出下面对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9、3分)()今太子迟之王必欲长王汉中何奇之何闻信亡,不及以闻吾亦欲东耳A/B/C/ D/解析: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答案:B6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解析:A项与“一军皆惊”无关且韩信真心归汉。答案:A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译文:_(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2分)译文:_(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4分)译文:_解析:(1)注意“度”“数”“用”“亡”的意思。(

10、2)注意“亡”“亡者”“耳”的意思。(3)注意“东”“安”“郁郁”“居”的意思。答案:(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2)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长久闷居在这里呢?【参考译文】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

11、。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汉王说:“你追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长久闷居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

12、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89题。楼上葛起耕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13、8诗句“断肠唤起江南梦”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说明。(5分)答:_ _答案:这句诗(因平仄关系),用的是倒装句式,意思是:箫声、月色唤起的江南之梦让天涯沦落人断肠。9“以乐景写哀情”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技法,即用美景烘托哀伤的情绪。请从“乐景哀情”这个角度赏析这首诗。(6分)答:_ _答案:红楼玉箫、春宵月色,无疑是良辰美景,但这对于飘零的游子来说,却倍添愁绪。一、二两句营造出恬静优美的氛围,使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孤独、忧愁更为突出,欲抑先扬,跌宕多姿。(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 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在康

14、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3)今者项庄拔剑舞,_。(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其意常在沛公也乙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槐树记李汉荣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做我的哥哥。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哥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儿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有几声鸟叫、一弯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