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李瑞雪)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9926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李瑞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后感(李瑞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后感(李瑞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后感(李瑞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后感(李瑞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李瑞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的艺术 读孩子,你该这样看“公道” 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 李瑞雪面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该如何教育?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而且也各出奇招,收获颇丰。今天读薛瑞萍老师的孩子,你该这样看“公道”,却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老师的“惩戒”,总是有多多少少的学生会有不服气的地方,而不服气就在于“*同学也做了,为什么我要罚,而*同学却不用。”平常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气不打一处来,瞧瞧这学生,不但不认错,还把话题转到别人身上,甚至指责老师不公平。所以难免不够冷静,认为学生态度不端正,不愿承担责任,这时一大堆的大道理冲着孩子劈头盖脸地狂轰滥炸,结果学生表面看似认错了,内心却嘀嘀咕咕,老师的威信却无

2、形中降低了。如今细细品味薛老师的严密的育人逻辑,不得不叹服。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说不来呢?根源就在我是用老师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而薛老师是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推敲,直入学生的心坎,使学生终于坦然面对、坦然正视自己的错误与缺点,这是何等地耐心而又何等地让人信啊!更重要的是,薛老师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融入了这次的谈话教育,把如何做人的道渗入学生的心田。没有训斥,也没有压服式的教育,这就是艺术所在吧!这看似平常的谈话教育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可谓“平平凡凡才是真”啊! 点燃思维,唤醒自我,畅所欲言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

3、 李瑞雪闲谈闲聊中,当老师的,总离不开老本行,说着聊着,话题又绕到了学生身上。谈到上课的情形,耳边偶尔会飘过那几句熟悉的话语:唉,这学生也不知咋搞的,越到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能够举手回答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上公开课吧,老师担心的不外乎就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 说句惭愧话,我也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特别是最近上的一节校内示范课,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而在小组内讨论却能畅所欲言。据听课老师反馈,学习小组内的讨论远比课堂上的汇报精彩、踊跃。我亦在课后不断地反思:是什么让我的孩子成了课堂上的沉默寡言者,而不是课堂的发光体?这几天,再读薛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满足了,获益

4、匪浅。我屡屡发现,薛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生动的,是活泼的,是开放的,她让孩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鼓励学生与老师展开辩论。而从她摘录的学生的语录中,也可发现她所教的学生思维特活跃,观点特鲜明,有的学生还因为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而不依不饶呢。我们老师所追求的课堂上“众说纷纭”的效果,在薛老师手里却是那样轻而易举地办到了。秘诀就在于薛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秘诀就在于薛老师喜欢让学生开口,喜欢倾听孩子的心声;秘诀更在于她丰厚的语文素养,善巧的引导点燃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孩子潜藏在内心的“自我”,“让他们说自己让他们为自己说”。 如今回想起来,我所带的这个班也曾经是那么爱说、愿说、乐说的啊。只是我的专横,我的主观、我的急躁扼杀了学生的表现欲,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局限于为教而教而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一意匍匐于教材、教参之下,竭尽机巧阐释既定的“情感”和“思想”,去制造观众认可的成功学生也就只能等而下之地做了精神侏儒。,可悲的也就失去了课堂的生命力。薛老师说得好:这就是绢花和鲜花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