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988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荷塘月色语言教学新探 朱自清的散文以志趣高雅、长于抒情、语言优美而着称于世,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朱自清散文的优美语言,一直是广阔教师关注的问题。以往在进行?荷塘月色下列简称?荷的语言教学时,我们总要先把它的语言特色作一番讲解,如词语选用的精当,叠字运用的巧妙,句式的富于变化,语言的生动抒情,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特别是对博喻、通感移觉等辞格的运用,更要细讲一番,然后才放心让学生去朗读、背诵。谁料经这一番讲解之后,似乎学生并没有把?荷的语言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反而丢失了诵读课文的兴趣和激情了,只是为了完成背诵的任务才去读几遍课文。现在反思起来,觉得这样教不是好方法,学生还没有

2、诵读课文咀嚼语言,对课文的语言还没有自己的理解、领悟和体会,教师就把所谓的语言特色,即一些抽象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这是违反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的。于是,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变“教师讲解、学生读背的二元教学结构为“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仿写的三维教学结构,即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语言,通过仔细品味来鉴赏语言,通过认真仿写来运用语言。一、诵读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学习?荷之所以强调采用诵读这一方式,首先是由该文的语言特点决定的。?荷是一篇抒情散文,情真景美,语言秀丽,比喻生动,音节和谐,节奏感强,文气舒展,富有韵味,因此特别适合于诵读。其次是由教学

3、的目标来确定的。学习?荷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学习其语言运用的技巧,而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好伎俩,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会,才能领悟到语言的美妙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所谓反复诵读不等于读得越多越好,一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答应读得太多;二那么盲目多读是没有好处的,应该每读一遍就要收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在两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安顿了五遍全文朗读:一读知道写什么,二读理解怎样写,三读懂得语言好在哪,四读置身于作品情景中,五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这五遍朗读,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课文的语言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体会。当然,这里对每遍诵读提出的要求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表明的方便才这

4、样提出,实际上所提的这些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谓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不一定这五遍全让学生读,其间可穿插教师的范读和听高水平的配音朗读。我们在教学中,第三遍就是由教师来范读、学生听读的,教师以其示范性的轻声重音、上下声调、抑扬顿挫和情感起伏,来启示学生领悟语言的美妙。第五遍是听高水平的配音朗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清华园的月下荷塘,跟随作者一起欣赏荷塘月色,抒发胸中情怀,体会作者的思绪变化与情感波澜,从而水到渠成地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二、品味如果说让学生反复诵读是语言教学的根底项目的话,则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就是语言教学的主体项目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品味语言是学习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

5、方面。朱自清先生是语言大师,?荷的语言是文学语言中的精品。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加上普普通通的月色,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竟显得则美,则富有诗意,令人神往,这是非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不可的。品味语言就是要在通过诵读课文对语言有了一定的感知和领悟的根底上,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以及语言运用的规律作深入的探究和仔细的体会,从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语言叙述技巧。?荷的语言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十分讲究炼字炼句,二是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伎俩。我们在教学中,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品味的。办法主要有下列三种:、品读法:就是本着研究的态度,边读边想地来细细体会、玩味,由此再现形象,

6、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荷中用了不少叠字:“蓊蓊郁郁的树,“曲波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舞女,“脉脉的流水,“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等等。这些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缓,音节和谐。通过品读是最能领悟到它们的作用和韵味的。又如写月光的一个句子:“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个句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我以为不能朗照的月光恰到好处,只需字。而作者却用个字的一个多重复句来叙述,里面用了6个关联词语和1个比喻。选用这种句式有什么好处呢?只要认真品读一下就可以体会到,这样叙述思想感情丰

7、盛了,语言也显得摇曳多姿、生动形象了。、对比法:就是通过比拟和对照来显示优劣。?荷中除用了许多叠字外,非常重视词语的选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用得准确生动。示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出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这里,只要把加点的词语和它后面括号里的词语加以比拟和对照,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了。再看写路的一个句子:“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这路上阴森森的,假设改为“这阴森森的路上,就不好了。因为前者突出了“阴森森,所以“有些怕人。这样造句自然而合情,而后者

8、把这种情味削弱了。两者一对比,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炼句的功夫了。、想象法:朱自清先生凭借丰盛的想象把荷塘月色写得美妙无比,我们品味鉴赏时也必须运用想象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这里仅举一个运用通感也是比喻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比喻,让人从舒缓、悠扬的歌声中去体会荷香的似有假设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它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传神,真正到达了艺术的境界。这种韵味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品味出来。文中还有许多比喻的句子,大都可以用想象法来加以品味。上述三种品味语言的办法,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密切的联系,使用时也往往是两种甚至三种办法结合运用的。三

9、、仿写通过品味语言,学生提高了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但语言教学的效果,最终要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正是要“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写也是语言教学的主体项目。品味是语言教学的主体前期项目,仿写是语言教学的主体后期项目,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项目。这里所说的仿写,不同于作文上的仿写,它定位于语言上的模仿和应用,即模仿课文语言叙述上的特色和技巧,来遣词造句写一段话。我们引导学生从两

10、个方面进行仿写:、词语运用的仿写: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写景、状物、叙事皆可,其中至少要用到五个叠字和两个准确生动的动词或形容词。、比喻连用的仿写:要求学生造一个准确运用双比喻一个本体用两个喻体的句子。仿写练习的结果说明,学生对于恰当地运用叠字,准确地选用动词、形容词,准确运用双比喻来造句,都掌握得比拟好。这里,我们列举三示例下: 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进了校园,微微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花草,草地上长出了青青的嫩叶。静静的春夜,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生长,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叠字、动词用得好 走进我们的教室,弥望的是张张桌面上竖起一排排书,恰如新村里房院前的一排排围墙,又如学校花园里的一条

11、条绿化带。双比喻运用恰当 在朝阳的沐浴下,庐山奇伟秀美的“芳容在慢慢飘散的层层浓雾中,悄悄显露出来。那一刻醉人的美景,宛如一只轻盈的彩蝶于丛丛花草中翩翩飞出,更像一位俊俏娇羞的少女缓缓揭开她朦胧的面纱。叠字、动词、形容词、双比喻都用得好这些例子说明,仿写的效果是好的,学生遣词造句和运用修辞提高叙述效果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真正的提高。诵读、品味、仿写,既是语言教学的三个步骤、三个层次,也是语言学习的三条途径、三种办法。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组成了课堂语言教学的整体结构,我们称之为“三维教学结构。与“教师讲解,学生读背的二元教学结构相比,三维教学结构有着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充沛发挥了教师

12、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诵读、品味、仿写的整个过程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贯通全过程的;同时,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又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的。双方的作用都得到了充沛的发挥,且两者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完全凝成了一股合力。而二元教学结构中的教师讲解与学生读背,那么好似两股道上跑的车,各自运行,双方虽有联系,但并不密切,教师仍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学生并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三维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二元教学结构。如前所说,二元教学结构中教师所作的关于语言特色的讲解,并没有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在三维教学结构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仿写,扎扎实实地提高了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第三,从教学过程看,二元教学结构先灌输抽象概念,后让学生接触具体语言,违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三维教学结构,那么从学生诵读课文感知语言材料入手,到经过品味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律,再到运用规律进行仿写的语言实践,完全合乎学生学习语言的科学程序,也完全合乎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客观规律。原载?中学语文教学,年第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