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 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 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 的应用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模式创新,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围绕信息获取、利用和控制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保障 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重要议题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 亟待解决的问题,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拉大,政务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 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 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 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信息安全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 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二)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农业农村信 息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 化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国家电子政 务网络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 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到“十二五”末,全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 过2.5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每秒6500吉比特(Gbit),第三代移动 通信技术(3G)网络覆盖城乡,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实现规模商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 力明显增强,信息化装备的安全可控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 工作明显加强二、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一) 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宽带中国”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 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 遍服务,提高接入带宽、网络速率和宽带普及率加强3G网络纵深覆盖,支持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TD-SCDMA及其后续演进技术TD-LTE产业链发展, 科学统筹3G及其长期演进技术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进 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互联互通改造二) 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性布局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 抓紧开展IPv6商用试点,适时推动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国际互联网协 议第4版(IPv4)向IPv6的网络演进、业务迁移与商业运营完善互联网国家 顶层网络架构,升级骨干网络,实现高速度高质量互联互通重点研发下一代互 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推动产业化步伐加快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关 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战略布局,建设面向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示范 平台。
三)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总结试点经验,在确保信息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和资源共 享,加强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融合型业务,培育壮大三网 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适应三网融合的 体制机制,完善可管、可控的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体系三、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一)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广使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加快重点 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进程,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 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重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引导企业业务应用向综合 集成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制造业信息化 科技工程,提高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完善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 合水平评估认定体系,支持面向具体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二) 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减排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加大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建立健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价体系,提升资源能源供需双向调节水 平。
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污 染治理监督管理体系三) 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信息产业核心基 础产品、网络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软 件、嵌入式软件以及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加强统筹规划,积极有序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应用实施工业 电子产品提升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创新,提高汽车、船舶、机械 等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 方案和信息服务转变四) 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健全安全、信用、金融、物流和标准等支撑 体系,探索有效监管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引导电子商务平 台向提供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流程服务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开展网 络采购和销售,加强供应链协同运作,重点推动小型微型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实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创建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创新电子商务发 展模式,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五) 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推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信息共享,支 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提高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农业农村 的金融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交通、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信息化培育和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互联网增值业务和信息安全服务提高 工业设计信息化水平四、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先进网络文化建设(一) 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围绕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促进政府管理创 新,加强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形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完善项目建设管理、绩效评估和运行维护机制扎实推进药品、食品、住房、能 源、金融、价格等重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支持基层政府和社区开展管理和服 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加强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 计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共享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鼓 励业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与应用二) 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 信息系统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提高人口信息动态 监测和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改进信访工作方式加强网 络舆情分析,健全网上舆论动态引导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 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 康发展。
三) 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加快学校宽带网络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 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 务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形成教育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与管理 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强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信 息共享,夯实远程医疗发展的基础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 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动就业信息共享推进减灾救灾、社 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服务信息化提高面向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 信息服务能力四) 发展先进网络文化鼓励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文 化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数字内容与网络文化产业 骨干企业,扩展数字内容产业链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范管理综合性商业 网站,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传播新秩序和网络氛围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等公益 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精品网络科普资源,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五、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实现信息强农惠农(一)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适用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生产 信息化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生产环境 监控、生产过程监测、行业发展监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 极培育、示范、推广适用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模式二) 完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规范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立 全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开 发、整合和综合利用继续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形成村 为节点、县为基础、省为平台、全国统筹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六、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保障重点领域信息安全(一) 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 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要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设施,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 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加大无线电安全管理 和重要信息系统无线电频率保障力度加强互联网网站、地址、域名和接入服务 单位的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互联网服务市场秩序二) 加强政府和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严格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安 全管理,为政府机关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平台等要设在境内,禁止 办公用计算机安装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建立政府网站开办审核、统一标识、 监测和举报制度减少政府机关的互联网连接点数量,加强安全和保密防护监测 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强化涉密信息系统审查机制三) 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加强核设施、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石油石 化、油气管网、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水利枢纽、城市设施等重要领域工业控制 系统,以及物联网应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和风险评估重点对可能危及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的工业控制系统加强监管对 重点领域使用的关键产品开展安全测评,实行安全风险和漏洞通报制度四) 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地理、人口、法人、统计等基础 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明 确敏感信息保护要求,强化企业、机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基 础数据的责任,严格规范企业、机构在我国境内收集数据的行为在软件服务外 包、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试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工作七、加快能力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一)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规划,强化 顶层设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做好 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
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 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备设施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完善信息安全认 证认可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工作,减少重复检测和重复收费二) 加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