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爱国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59424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龚自珍的爱国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龚自珍的爱国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龚自珍的爱国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龚自珍的爱国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龚自珍的爱国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龚自珍的爱国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龚自珍的爱国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出名的军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她名声扫地的事,伙同她人轮奸女性。年迈的李双江在这一全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身戴在她的头上。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名誉,但她老了老了,却毁在了她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她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

2、的罪名被砍头的。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60年,又浮现了一种坑爹的人物,她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龚半伦大汉奸的帽子是戴上了,她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她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她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她敢于揭发清统治者的腐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

3、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为了挽救清政府,她主张改革,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她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她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她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来回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合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她的爱国之心。“诗言志,诗言情”,虽然清政府让龚自珍千万次的失望,但龚自珍的爱国之心却历来没变化过,恕不多言,仅从己亥杂诗其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

4、护花。此首七绝前两句叙事以抒情,后两句议论以明志,表白了诗人虽已辞官归乡,但仍要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决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先言离京时的情形。在日落时分,诗人离开了生活了十近年的京城。京城,可以说是她的第二家乡,有着许多她熟悉的人和物,寄托着她的政治抱负,但随着她的拜别,都将烟消云散了。“浩荡离愁”写出了她在离京后产生的浩如烟海的愁思,日落西山,她的一段人生经历也将结束,自然新潮难平,愁绪万千。一种“斜”字点出了诗人心情的低落。“夕阳西斜,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羁旅之客的思乡之愁,而“浩荡离愁白日斜”更多的是一种忧国之愁。“吟鞭东指即天涯”的“吟”,我想也是一种苦吟吧?北京和杭

5、州的距离不算遥远,她却说是“天涯”,这是一种心的距离,也是一种政治的距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结尾两句,作者以落花为喻,表白自己的心志。“落红”喻指辞官的自己,“不是无情物”旨在言自己忧国之心仍在,护的“花”喻指国家,表白自己为国效命,虽然“化作春泥”,死了也无所畏惧。因此,在归乡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她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但愿参与她的幕僚,为国献计献策。龚自珍的拳拳爱国之心,在灰暗的晚清,也可昭日月了。据说后期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的某些主张也多有借鉴龚自珍,梁启超也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却与有功焉。”龚自珍的爱国不只在诗文中,在行

6、动上也有所体现啊!但毕生都没有见到一点的效果,不可谓不悲哀。李天一被抓了,但李双江注定会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房遗爱和杜荷被砍头了,但“房谋杜断”却成了千古佳话;狄景晖成了历史的污点,但狄仁杰的传奇故事却在当今被广为传颂。而龚半伦的汉奸之名,也掩盖不了龚自珍晚清爱国诗人的美名,由于她有一颗爱国心。由于爱情李商隐无题赏析“由于爱情,不会容易悲哀,因此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由于爱情,简朴的生长,仍然随时可觉得你疯狂。” 听着王菲和陈奕迅二人演唱的这首由于爱情,大脑中久已安静的弦总是会被时时地拨起,波荡在脑海中,激起爱的涟漪。喜欢王菲那空灵的嗓音,在歌声传递的瞬间,她会把我们带回那爱的曾经。

7、但爱情却是人世间最大的变数,曾经的海誓山盟在现实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要不怎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怎么会有魂断蓝桥的荡气回肠。中国古诗词也不缺少对爱情的描写,而唐代的李商隐可谓是写爱情诗的高手。她写的爱情诗风格凄美,感情诚挚,缠绵而朦胧。李商隐的无题诗据说有二十多首,但在主体思想上却说法不一,有的说言爱情的,有的说是言政治的。但单从内容上看,我更倾向于是爱情诗。毕生陷于牛李朋党之争的李义山是无暇顾及用爱情来隐晦不得志的政治生涯的。爱情就是爱情,和政治联系在一起是多么的低俗。请看下面这首无题诗,把一位失去爱情的男主人公写得多么的让人生怜啊!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

8、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首爱情诗的背后均有一种美丽的爱情故事,此诗同样如此。文采杰出的李商隐当时客居令狐楚府做幕僚的时候,在洛阳百花会上偶遇一百花女柳枝,凝视间,互生情愫,开始了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莺声燕语,诗话缠绵,相恋时的一幕幕定是二人毕生中最美的风景。但故事中的美好爱情都会产生一种凄美的结局,两情相悦抵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柳枝,这位美丽的女子注定是李商隐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柔弱的女子,文弱的书生在门第森严的社会产生的爱情只会有一种无言的结局。此情何系?唯有诗词。失恋产生的百转柔肠,千般苦痛

9、只能借以诗言。人说李义山诗多婉曲见意,避正面抒情。但此首无题的第一句却语言质朴,不事雕琢。“相见时难别亦难”,七字两难,直言心曲。“相见时难”,却能在困伤心去后享有在一起的欢愉,尚有爱的渴望。而“别亦难”“难”在此日一别,今生的相见却是遥遥无期,又怎舍得分别。那分别后的千般愁,百般苦,万般痛都在简简朴单的七个字中流露了出来。第一句,可谓是整首诗的总领句。分离的痛苦无以言表,只能用眼前景来替代。暮春时节的东风无力地吹刮着,在一起欣赏过的花朵与否由于哀怜恋人的分离 神伤得纷纷飘落。世无情,花故意。“东风无力百花残”,由于它们无法忍受恋人分离的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世上没有比这

10、更美的爱情誓言。比方句用来体现爱情也会变得如此的凄美。诗句抓住了两个意象。“春蚕”直到死去才不再吐丝,蜡烛燃尽蜡泪才停止流,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而诗人却借助“丝”“泪”二词的谐音引双关之意,来写恋人分别后的怀念、痛苦之深。因此,今人在求爱时,也用这两句诗句体现爱的深厚。但目前也有此外的一种理解,用这两句来体现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句意的转化,却使这两句话变得严肃了起来,缺少了一种浪漫的色彩。海誓山盟的浪漫也无法阻挡分离的现实。由于爱的坚守,分别的人在做什么呢?男方会揣想女方在清晨起来梳妆打扮的时候,发现像云同样的鬓发上染上了秋霜,皆是发愁的成果,因此,愁的不是白发而是与恋人的分离。女方会手托香腮

11、,想象情郎在夜晚由于怀念而无法入眠,辗转反侧间有冷月侵袭,感受到夜晚的寒冷。而“月光”这一意象“寒”的特点却是要反衬失恋的心寒。虽然分离,但怀念仍在。“思悠悠,恨悠悠”,恋人间的怀念是空间的距离所无法阻挡的,但这种怀念却是太痛苦了。恋人间对爱情是布满幻想的。尾联部分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秘色彩。“蓬山”是恋人所在之地,“无多路”旨在相聚并不遥远,因此,相思之情寄托给信使“青鸟”来传递吧!仿佛爱情又布满了但愿。但细究之下,却并不是如此。“蓬山”何地?乃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爱人在飘渺虚无之地,而这种怀念也是遥遥无期的。而“青鸟”也是不知与否真有的西王母之物,又怎会代为

12、“探看”呢?李商隐与否在以这种虚笔来写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只能通过想象来聊解相思之苦呢?现实的残酷,人们往往会寄但愿于抱负中的圆满,爱情如此,人生也如此。“由于爱情,怎么会有沧桑,因此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由于爱情,在那个地方,仍然尚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王菲和李亚鹏的爱情结束了,但她仍在爱的路上行走。一千二百近年前的李商隐虽然经历爱情和仕途的坎坷,毕生都在悲哀、痛苦、绝望中挣扎着,但她的一首首的无题爱情诗却流传了下来。不朽的改革家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在杭州西湖西畔,有一座千年古刹,名叫灵隐寺,是神僧济公出家之地。面对着灵隐寺,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名叫飞来峰。此山峰洞穴众多,

13、奇幻多变。山上古树攀藤,怪石林立。而又由于依傍着灵隐寺,山上遍及着五代以来的石窟造像,是国内古代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自古以来,游览者不计其数。公元105年,一位年轻人慕名来到了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作了一首七绝登飞来峰。此位年轻人是谁?她就是国内北宋出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登飞来峰时的王安石仅仅30岁,而立之年的她早已成家。105年夏,她在浙江鄞县知县的任上刚好期满,要回江西临川故里。临川在鄞县的西北,杭州在鄞县的西南,按道理,王安石经杭州回家是绕远了。但她为什么要通过杭州呢?慕名而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美不胜收,在

14、浙江为官三年,鄞县离杭州又不算远,怎能不去呢?于是王安石乘舟西行,来到杭州,游览完西湖美景,又到访灵隐寺。一番游乐后,在香烟袅袅,钟声飘荡中走出灵隐寺时,一座大山横在眼前,它就是传说中的飞来峰。远观此山,奇峻秀美,迥异之石像立于山峰各处,昂首仰望,一座高塔傲然矗立于云端之间,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寻塔吗?年轻的王安石定是被吸引了,信步之间,她走进了山林深处。我们且不去揣想王安石登山的艰苦,攀塔时涔涔渗出的汗水。这些,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她在千寻塔的最高层吟诵出来的千古名篇登飞来峰已经成为了国内灿如星河的古诗词中一颗耀眼的佳作。佳作,的确是佳作。二十八字的一首七绝,语言简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只要

15、是读过此首诗的,都会产生欲罢不能之感。目前,让我们细细地品,细细地品诗中语言和情感的魅力。“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并不高,据说海拔只有209米,但却有千寻塔,怎么塔还比山要高呢?由于古时八尺为一寻,塔高八千尺可就是600多米,比山高十倍尚有余,能吗?不能,这是诗人在写作时采用的夸张的手法,目的在言塔之高。通过正面描写山之高,塔之高,为引出“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做了铺垫。而“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其实也从侧面写出了塔之高,“闻说”是据说,“鸡鸣见日升”出自于玄中记的典故。玄中记中记载桃都山有大树,树上有一天鸡,日出照树,天鸡即鸣。而诗中却颠倒了顺序,说“鸡鸣见日升”,颇有“雄鸡

16、一声天下白”的意蕴,王安石写此句意欲何为呢?与否在喻指自己即雄鸡,当自己一鸣之时,天下会变得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呢?诗歌讲求卒章显志。在一二句层层铺垫的基本上,结尾的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既是用典,也是写景,也是议论。“不畏浮云遮望眼”隐隐地描写了诗人登上千寻塔顶时云雾缭绕,尽在脚下,举目远眺,万千风景尽收眼底的景象。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方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而王安石此时写出“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与否有所指呢?当时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长期受到契丹和西夏的侵扰,而国内经济的滞步不前也让百姓苦不堪言。年轻的王安石是想变化北宋王朝的现状的,她也做了某些努力。在鄞县知县的任上时,筑堤坝,决坡塘,立湖界,治理东钱湖;灾年低息贷谷于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