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八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59363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学设计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潮教学设计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潮教学设计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潮教学设计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潮教学设计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教学设计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教学设计八 教学过程(一)引入 、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板书:观潮) 、提问。(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第2、3自然段)。 2、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的方法)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

2、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 3、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3、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4、指导背诵。 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投影出示句子(

4、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投影句子(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

5、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划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现在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A、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3、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4、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水天相接) 5、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横贯) 6、分先后地一起前进

6、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7、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 B、(用投影出示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四)质疑,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 (五)作业。课堂作业本第题、第题教材特点分析 观潮这篇课文选自省编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这

7、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

8、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9、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