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59240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防爆安全操作规程(修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 尘 防 爆 安 全 操 作 规 程目录前 言 II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35 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 36 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 47 粉尘爆炸的控制 78 除尘系统 99 粉尘控制与清洁 1110 检修 11个体防护 12#本标准除1,2,3章外,其它所有条款均为强制性。本标准代替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本标准与GB 15577-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结构名称与顺序作了调整 (2007年版的所有章节都进行了相应 修订);将2007版的第7、第8章进行合并;增加了除尘系统(2007版的6.6,本版本

2、的第8章);增加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清洁内容(2007版的8.3,本版本的第9章);增加了检修作业相关安全的规定(本版本的第10章)。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 安全生产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粉尘 防爆分技术委员 会(SAC/TC 288/SC 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B 15577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577-1995; GB 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设备安装及检修、 生产管理、粉末产品的贮存和输送。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烟花爆竹

3、和火炸药粉尘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2158 防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第 2 部分:选型和安装GB 12476.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要求GB 12476.2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GB/T 15604 粉尘防爆术语GB/T 1560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 防爆导则GB/T 18

4、154 监控式抑爆装置安全技术要求GB/T 25445 抑制爆炸系统GB/T 24626 耐爆炸设备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 术语与定义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可燃性粉尘 combustible dust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 (主要是空气 )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 纤 维或飞絮。3.2 爆炸性粉尘环境 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 在一定条件下 ,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 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

5、行传播的环境。3.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area subject to dust explosion hazards 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根据爆炸性环境 出现的频率或存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不同区域。3.4 惰化 inerting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混合物完全或部分失去 爆炸性的技术。3.5 抑爆 explosion suppression 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 炸的控爆技术。3.6 阻爆 (隔爆 ) explosion arrestment 在含有可燃粉尘的通道中,设置能够阻止火焰通过和阻波、消波的器具

6、, 将爆炸阻断在一定范围内的控爆技术。3.7 泄爆 venting of dust explosion 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 ,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 ,使爆炸产 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分向无危 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3.8 二次爆炸 subsequent explosion 发生粉尘爆炸时,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沉积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 并被其后的火焰引燃而发生的连续爆炸。3.9 清洁 clean 采用不会引起扬尘的方式清除作业现场沉积的粉尘。3.10 除尘系统 dedusting system由吸尘罩、风管、除尘器、风机及

7、控制装置组成的用于捕集气固两相流 中固体颗粒物的装置。4 总则4.1 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4.2 企业应辨识所存在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评估粉尘爆炸风险,并采取 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危险的措施。4.3 企业应建立粉尘防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应包含防范粉 尘防爆安全作业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4.4 企业应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其粉尘爆炸危险特性,制定本企业粉尘防爆 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进行粉尘防爆安全检查。企业每季度至 少检查一次,车间 (或工段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4.5 企业应开展粉尘防爆安全教育及培训,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

8、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企业主 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粉尘爆炸危险岗位的作业人员应进行专门 的粉尘防爆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4.6 企业应编制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4.7 通风除尘、粉尘爆炸预防及控制等安全设备设施应确保持续有效,未 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负责人批准,不应更换或停止使用。4.8 粉尘爆炸危险区域应根据可燃性粉尘云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 分为 20区、 21区和 22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20 区应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持续地或长期地或频繁地出现的区域; 21 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可能偶尔出现或故

9、障状态 下出现的区域; 22 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爆炸性粉尘环境一般不可能出现的区域, 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5 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5.1 安装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或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建 ( 构)筑物,不应 设置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内,应与其它厂房建 ( 构) 筑物分离,其防火间距应 符合 GB 50016的相关规定。5.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宜为单层建筑,屋顶应采用轻型结构。如为多 层建筑应满足如下要求:多层建筑物宜采用框架结构;应设置符合要求的泄爆面积; 如果将窗户或其他开口作为泄爆口,应经核算并保证在爆炸时其能 有效的进行泄爆。5.3 企业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生产工艺应委

10、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设计 及施工安装;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露天场所;如厂房内 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宜设置在建筑物内较高的位置,并靠近外墙。5.4 梁、支架、墙及设备等应具有便于清扫的表面结构。5.5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 区域)应设有二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其中至少有一个 应通向非爆炸危险区域,其出入口的门应向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区域侧开启。5.6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应设有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数目、位置和宽度 应符合 GB 50016的相关规定;安全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疏散路线应设置明 显的路标和应急照明。6 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6.1 防止粉料自燃6.1.1 能自燃的热

11、粉料,贮存前应冷却到正常贮存温度;6.1.2 在通常贮存条件下,大量贮存能自燃的散装粉料时,应对粉料温度进 行连续监测;当发现温度升高或气体析出时,应采取使粉料冷却的措施;6.1.3 对遇湿自燃的金属粉尘,其堆放与贮存时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6.2 防止明火与热表面引燃6.2.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不应存在明火。当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遵守下 列规定: 有安全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动火证;动火作业开始前,应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并配备充足的灭 火器材;进行动火作业的区段应与其他区段分开或隔开; 进行动火作业期间和作业完成后的冷却期间,不应有粉尘进入明火 作业场所。6.2.2 与粉尘直接接触的设备或装

12、置 (如电机外壳、传动轴、加热源等 ) ,其 表面允许温度应低于相应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6.2.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和装置的传动机构应符合下列规定:工艺设备的轴承应防尘密封;如有过热可能,应安装能连续监测轴 承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不宜使用皮带传动;如果使用皮带传动,应安装速差传感器和自动 防滑保护装置;当发生滑动摩擦时,保护装置应自动停机;金属粉末干磨设备应安装温度检测装置,当金属粉末温度超过规定 值时应自动停机。6.3 防止电弧和电火花6.3.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应按 GB 50057中有关规定采取相应防 雷措施。6.3.2 当存在静电危险时,除应符合 GB 12158相关要

13、求外,还应遵守下列规 定: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应采 用防静电直接接地措施;不便或工艺不允许直接接地的,可通过导静电材料 或制品间接接地;直接用于盛装起电粉末的器具、输送粉末的管道(带)等,应采用 金属或防静电材料制成;所有金属管道连接处(如法兰),应进行跨接;不应采用直接接地的金属导体或筛网与高速流动的粉末接触的方法 消除静电;应防止可燃性粉尘进入产生电火花或高温部件的外壳内; 应防止由电气设备或线路产生的过热及火花; 操作人员应采取防静电措施。6.3.3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符合 GB 12476.1、GB 12476.2 的相关 规定。6.3.4

1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力设计、安装应按 GB 50058的有关规定执行。6.4 防止摩擦、碰撞火花6.4.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备和装置应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摩擦、碰撞。6.4.2 在工艺流程的进料处,应安装能除去混入料中杂物的磁铁、气动分离器或筛子,防止杂物与设备碰撞6.4.3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铝、镁、钛、锆等金属粉末或含有这些金属的粉末与锈钢摩擦产生火花。6.4.4 未采用与明火作业等效的保护措施,不应使用旋转磨轮和旋转切盘进 行研磨和切割。6.5 惰化6.5.1 在生产或处理易燃粉末的工艺设备中,采取防止点燃措施后仍不能保 证安全时,宜采用惰化技术。6.5.2 对采用惰化防爆的工艺设备应对氧

15、浓度进行监测。6.6 灭火6.6.1 灭火应符合消防相关规定要求。应根据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正确选 用灭火剂。6.6.2 不应采用引起粉尘飞扬的灭火措施和方法。6.6.3 对于金属粉尘火灾灭火时,宜采用灭火毯、细沙、水泥等方法覆盖着 火物。6.6.4 若燃烧物与水接触能生成爆炸性气体,不应用水基灭火剂。7 粉尘爆炸的控制7.1 一般要求7.1.1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工艺设备的连接,应保证不进行明火作业就能将各 设备方便地分离和移动。7.1.2 应根据车间的大小,安装数个能互相联锁的动力电源控制箱;在紧急 情况下,应能及时切断所有电机的电源。7.1.3 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工艺设备,应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控爆方式。7.2 抗爆7.2.1 生产和处理能导致爆炸的粉料时,若无抑爆装置,也无泄压措施,则 所有的工艺设备应采用抗爆设计,且能够承受内部爆炸产生的超压而不破裂。7.2.2 各工艺设备之间的连接部分(如管道、法兰等),应与设备本身有相 同的强度;高强度设备与低强度设备之间的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