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58832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9-12-10 11:39:47| 分类: 资源共享 |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要:本文借鉴了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儿童创造性理论及自己几年来英语教学实践的看法和心得。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观点, 五个方面分别是创新观念、创新环境、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指导。教师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动因好奇心,去丰富学生创新潜能的源泉想象力,去形成学生创新潜能的定势质疑习惯,去升华学生创新潜能的灵魂求异思维。关键词: 陶行知, 创造教育,创新,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是

2、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要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只有与各个学科有机地结合和渗透,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21世纪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性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

3、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陶行知更在创造宣言中表达了对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毕生追求:“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创造出新的句子、新的思想。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英语探究精神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我想结合陶行知先生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理论和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

4、看法。一、了解、改变创新教育观念是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人类个体之中,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潜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潜能向显能的“引发

5、”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也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提升的过程,没有人的主体地位的复现,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很好地被“引发”出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培养亦无从谈起。陶行知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

6、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良好的环境,是创新教育的保证陶行知先生认为“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

7、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比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5 Im watching TV. 这单元,我叫一部分学生做些不同的动作,再请另外一部分学生看动作,分析、判断并抢答。看谁猜得对,说的句子多,猜错得学生自己要示范一个动作,这样学生兴趣非常浓。如果一位学生猜对,旁边的同学就会象拥抱冠军一样的拥抱他,这位同学也是兴奋不已。这时教师如果板着脸,要求学生安静,不能大声喧哗,保持课堂安静等等条例,课

8、堂气氛马上会降温,导致胆小的同学就不敢举手发言。而我在这里早已没有了师长们所惯有的威严,宛如他们的伙伴一样,为猜对的人高呼呐喊,为稍为落后的一队大声打气,随着他们的喜悲呼吸,融入这一个群体。看到教师如此的仗义,无形当中,学生便不用担心训斥、指责、挨骂,心理、生理都得到安全和自由,开开心心地进行着语言游戏,大声地用英语说出他们心中所想的,一个个高举着手,惟恐轮不到自己。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在这里能够得到大伙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分析以及分析判断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发挥。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

9、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动力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

10、大胆探索习惯。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 这单元导入部分,我借助正要来临的母亲节,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get your mother? 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给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如:give flowers, cook a meal ,make a card等等,而唯独一个学生的答案很特

11、别,他说:“我想给妈妈一个吻。”,其余学生都很纳闷,但他解释道:“因为妈妈从小一直关爱我,我很感激她,我想用吻表达我对妈妈的爱。”其余学生都鼓掌了。如果这个问题仅局限于送实际的礼物,就不会有这样创新的答案,也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大有裨益。在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四、创设情境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培

12、养小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把他们的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因为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作用下,使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兴奋,主动探求知识,主动解决悬念、困惑的方法或途径,主动研究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身心比较放松,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潜移默化地使自己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维空间。例如,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上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这单元,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面孔,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13、巧设情景激发创新陶行知曾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在英语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开放式的课堂,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英语课的巩固练习阶段,正是学生发挥语言创造力的最佳时机。而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多媒体正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五、创新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行知先生指出“智育注重自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

14、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可知,英语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英语单词和朗读课文;2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3能独立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4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5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书和使用电化教学设备;6能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7具备在预习课文时找出疑难点,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

15、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营造一种互动的创造空间。同学们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多、更新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了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造。如此下去,必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国家的教育部门提出:“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在推行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然而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提出了有关素质教育理论,他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的观点与现今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因此,英语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前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学习“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穷其一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作出开创性的伟大贡献,陶行知创新思想是我们教育思想的丰富宝库。他的许多精辟思想,辩证深刻,至今仍给我们许多启迪。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对我们的英语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参考文献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