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说课设计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58772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钟说课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钟说课设计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说课设计方案吉林省通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宦宝玲【设计理念】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分析】本次课所使用的教材药物分析化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供药剂专业用。主编李培阳,副主编吴凯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教材根据卫生部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为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以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转变

2、教育思想,树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部门工作中,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为编写原则。本教材是研究化学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真伪、鉴别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我国药学教育事业对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的具体实施,充分体现了思想性、适用性、特色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将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较系统地反映出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规律,同时力图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自学,善于思考,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严谨训练,从而能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3、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加以设计。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完成探究实验,学会用设计化学实验的方法鉴别物质的存在。(2)认识碘元素各种形式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道探究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的一般步骤,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较全面地收集实验证据并做出解释和结论,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并能参与探究活动,理解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的辛苦,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体会。(2)在活动中学会与同

4、学进行合作与交流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鉴定碘元素的的存在形式,设计实验方案。2难点:实验的操作和证据的收集。3关键:科学探究方法的把握。【学情分析】1、 学生的学习状况职业学校学生目前的现状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和监控能力差。所以,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中即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兴趣,又要兼顾教学效果;即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药物分析化学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本次课中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卤素的性质的回顾,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但是教

5、师的引导要适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回顾的时机要把握好,利用知识回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次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2、 学生的操作技能状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层次不一,操作不规范,个别学生会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影响实验兴趣。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分组合理搭配,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教法和学法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并与实验、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交流归纳法等几种方法。并且这几种方法相互配合,共同为达到教学效果而发挥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学生探究学习和实验、

6、交流讨论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合作,小组配合进行实验。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间取长补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学生科学探究过程 :猜想与假设 制定验证计划 进行验证 解释与结论。探究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的设计是以药物分析化学第九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三节碘量法为主要依据。碘量法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容易掌握,直接进行讲授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为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比较差,主动性不强,没有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我选择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与碘量法内容相关,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的例子,作为本次探究性教

7、学的内容,作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比较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也愿意接受。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过程,体现了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两贴近”原则。在探究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的探究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的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了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借助学生兴趣激发的契机,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引导。首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所要研究问题的来源及其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的和任务,学生为自己能够即将解决问题,帮助别人而兴奋,从

8、而达到激发学生的目的。在兴趣和任务的驱动下,我抓住时机把要解决问题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提示给学生,学生会主动的配合我来一起回顾相关知识,这样就缩小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距离,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所要探究的物质的性质,并利用这些性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所用的实验仪器和试剂。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好实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探究实验。最后小组之间把收集到的实验结论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展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够看到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

9、和不足在之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多媒体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要让多媒体喧宾夺主,代替了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削弱了探究实验的目的。认清楚多媒体的作用,摆正多媒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学生需要的、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就是好的。【教学程序】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教师 展示图片来创设出问题情景。设置两个问题:1、食盐中存在碘元素吗?碘元素以什么样的

10、形式存在呢?2、日常生活中不法商贩将不加碘盐来冒充碘盐销售牟取暴利,我们应该怎样用所学的知识来与他们做斗争呢?学生 观看、思考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的中心是实际生活”,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的事实,设计出能对学生的智慧构成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猜想假设 理论分析教师 引导: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碘元素的性质。学生 1、回顾:碘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猜测:食盐中碘元素可能的存在形式(并分析猜想的理论依据)教师 问题猜想:学生会根据问题2猜想出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可以引导。猜想是科学认识上的一种“

11、智慧的火花”,猜想不是无根据的臆想,是从以前获得的知识中产生的一种“直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制定计划 实验探究教师 提出探究任务:如何用实验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呢?学生 提出实验方案、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教师 提出实验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分析的结果,设计准备实验,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选择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试剂要考虑节约、环保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实验过程的有效性。碘元素三种存在形式的检验方法如下表所示:检验离子或物质所加试剂实验现象反应离子方程式I2淀粉溶液溶液变蓝I-硝酸银溶液氯水淀粉溶液生成黄色沉淀溶液变蓝Ag+I-

12、=AgICl2+2I-=2Cl-+I2IO3-加入稀硫酸、碘化钾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IO3-+5I-+6H+=3I2+3H2O学生 分组实验:选取可行性、安全性、颜色直观性、简洁性的最佳实验方案 完成:食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实验报告 交流:学生将实验报告投影,对全班同学讲解(相互提问、相互补充) 展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师生 深入探究:食盐中碘元素会不会以混合离子的形式存在投影报告学生讲解相互提问相互评价,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且通过相互提问,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印象会特别的深刻,而且他们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好处。碘元素存在形式实验

13、报告表1 食盐加淀粉的显色情况表面皿编号加入试剂显色情况表面皿1淀粉溶液没有显蓝色表2 碘化钾和氧化剂反应后加淀粉的显色情况表面皿编号氧化剂显色情况表面皿2高锰酸钾显蓝色表面皿3重铬酸钾显蓝色表3 食盐和氧化剂反应后加淀粉的显色情况表面皿编号氧化剂显色情况表面皿4高锰酸钾没有显蓝色表面皿5重铬酸钾没有显蓝色表4 食盐和还原剂反应后加淀粉的显色情况表面皿编号还原剂显色情况表面皿6碘化钾显蓝色表面皿7硫代硫酸钠显蓝色学生从“猜想自主探究”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体验到个人价值及成功的艰辛与喜悦。初步学会以实验鉴别物质存在形式的学习方法。同时

14、学生从整体上顺利的碘元素的相关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结构化。这种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收集证据 解决问题学生 讨论问题:情景创设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 问题预测:学生在此时一定会有两种结论,此时他们自己会产生疑问。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两者不可偏废。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述有机的结合对于知识难点的突破应该是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当今教改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 知识迁移与应用: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知识回归生活。 让学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探究实验的指导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使学

15、生感受到了个人与专业学科的价值。创设问题情景猜想和假设、理论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此过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不忽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其实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流体会 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归纳结论(1)仔细观察食盐外观,无紫黑色固体,滴加淀粉溶液无显色,可推断猜想1的假设1不成立,食盐不含有碘单质。(2)表3的两种氧化剂与食盐反应后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蓝,证明食盐中不含有碘化物(3)表4的两种还原剂与食盐反应后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蓝,证明还原剂都能将食盐中的碘酸盐还原成碘单质,食盐中含有碘酸盐。学生 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那些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存在那些学习上的困惑。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那些建议。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从三个维度认识药物分析化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